“年纪大了,看字太费劲了,配个老花镜吧!”经常听到一些中老年朋友这么说,但年纪大了看不清就是老花眼吗?
这还真不一定。导致“看不清”的不仅仅只是老花,还可能是白内障。
由于白内障和老花眼的部分症状非常相似,导致了不少中老年朋友将它们混为一谈。事实上,老花眼和白内障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切莫混淆以至贻误病情。
老花眼:眼睛调节力下降
老花眼,即老视,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的晶状体退行性病变,又称之为“晶状体功能失调综合症”。通俗地说,伴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其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会导致眼睛的变焦能力降低,看近处的东西模糊不清。
老花眼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并不属于眼病的范畴,可以通过验配老花眼镜或者手术进行矫正。如果不进行干预,会造成生活不便,但并不会有致盲的风险。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
白内障是由各种原因引发的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患者视物模糊。通俗地说,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晶状体就相当于“镜头”,白内障就是“镜头”磨损导致了最终的成像模糊。因此,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是不能通过配镜来矫正的。
白内障是全球排名首位的致盲性眼病,且任何药物都不能治愈白内障,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白内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医治,任其发展到中晚期,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加大手术难度,最终导致失明。
如何区分老花眼和白内障?
1、症状差异
老花眼主要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而白内障则可能导致全方位的视力下降。此外,白内障患者还可能出现色彩感知能力下降、眩光感等症状。
2、发病年龄
老花眼通常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而白内障则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3、检查结果
通过眼科医生的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老花眼或白内障。例如,裂隙灯检查可以观察晶状体的混浊程度,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白内障。
白内障和老花眼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都会造成老人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老花眼一般通过佩戴老花镜,能够达到看得清的目的,不会致盲;而白内障则是一种致盲眼病,只能靠手术治疗。
眼睛突然不花了?警惕白内障!
很多老年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知何时起,长时间困扰的老花眼突然消失了。其实,老花眼突然消失,可不一定是件好事,很有可能白内障找上了我们!
一些中老年朋友发现老花眼减轻了,是因为白内障引起晶状体的改变,导致屈光力增强,在这个过程中,老花眼症状会减轻,感觉视力变好了,但是再过一段时间,随着白内障的继续发展,视力会逐渐下降。不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了,近处也不行了,直至影响人们的日常起居生活,那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自测白内障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患有白内障——
✦ 视力明显减退,视物模糊;
✦ 对亮度、色彩的敏感度降低;
✦ 眼前出现固定位置、大小和形状不变的黑点或暗影;
✦ 单眼有复视症状,一只眼睛看东西出现重影;
✦ 眼睛眩光,即使在夜晚也会经常出现眩光;
✦ 有虹视症状,看到光线周围有彩色晕光;
✦ 老花眼的症状减轻了,不戴老花眼镜也能看清。
当然,比起自测,我们建议中老年朋友每年定期到眼科医院进行眼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白内障与老花眼可以同时治疗吗?
当然可以!如果患有白内障的同时被老花眼困扰,可以选择“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该手术在治愈白内障的同时,也可解决老花眼。
手术过程中,先利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手术去除混浊的晶状体,再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术后可拥有远、中、近全程视力,无需借助眼镜也能看得清楚、看得舒服。
作为一种可以同时解决老花眼和白内障这两种视觉困扰的手术方式,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已经逐渐成为了众多中老年朋友的选择。合肥普瑞眼科医院李本聪副院长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家中老人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尽早带他们到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35岁以上人群每年可定期进行一次眼健康检查,在应对白内障、老视的同时,也可防治其它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