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5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发布。今年,北京将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成白庙南、白庙北检查站优化提升工作。

道路交通方面,实现东六环路改造工程高质量开通;轨道交通方面,开通轨道交通17号线剩余段(工人体育场-十里河)、6号线南延(潞城-东小营南)2条(段)线路。

在静态停车方面,中心城区新增机动车停车位3.5万个,同时加快推进居住区停车位开放共享。

完成两座进京检查站优化提升

按照行动计划,北京将推进一批重点工程。今年北京将推进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推进城市副中心枢纽、霍营综合交通枢纽、丽泽城市航站楼交通枢纽等站城一体化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进京检查站评价指标体系。出台《进京综合检查站形象标准设计导则》。落实进京检查站优化提升实施方案,完成白庙南、白庙北检查站优化提升。建立进京综合检查站运行实时监测平台。推动北京通勤定制快巴线路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覆盖。开通天津市至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跨省旅游班线。在厂通路开行大厂地区至轨道交通潞城站接驳公交线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建设方面,持续推进轨道交通M101线一期建设。实现东六环路改造工程高质量开通。

建设完成承平高速公路(北京段)

今年北京还将有一批道路“上新”。北京将持续提升跨区域联通水平,建设完成承平高速公路(北京段)、京平高速公路改扩建、通马路改扩建工程,推进安立路、亮马河北路、西外大街西延建设,开工建设京秦高速公路(机场二高速-六环路)、顺平路、姚家园路东延、新国展联络线、京密高速公路三期,推动永引渠南路建设。提高路网运行效率,实现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专用高架路道路工程基本完工,推进六环路民族苑路立交、京昆高速阎吕路立交建设,开工建设五环路闵西桥立交,推动建设北京丰台站与三环路互通立交。

提高区域交通承载力,建设完成运河东大街东延(通济路-春明路)工程,开工建设潞苑南一街,推动广通街、良坨路东段建设。打通“断头路”,打通东六环西侧路、马房寺村东路待贯通段、丽泽路(西站南路-莲花河东路)改扩建工程等21条。

两条(段)地铁新线年内开通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开通轨道交通17号线剩余段(工人体育场-十里河)、6号线南延(潞城-东小营南)2条(段)线路。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线)、R4线一期北段。推进亦庄线-5号线、10号线联络线和11号线前期工作。开通轨道交通8号线大红门站。开工建设市郊铁路东北环线。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更新、10号线信号系统整体更新改造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工程。

为了让公交地铁换乘更加便捷,北京持续推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发展。今年,北京将继续推进轨道公交融合发展,建立轨道公交融合指标体系。重点围绕新开轨道交通车站和50个重点车站优化公交接驳线路90条以上。持续优化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布局,全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地面公交站点占比由88%提高到90%。

加快推进居住区停车位开放共享

在静态停车方面,持续强化机动车停车管理。中心城区新增机动车停车位3.5万个,其中新建停车位2.5万个(含利用人防工程新增停车位0.3万个)、共享停车位1万个。加快推进居住区停车位开放共享。在大型商圈、社区等周边路侧区域合理设置临时装卸货停车位。建立机动车违规停放严管区台账,加强核心区“不停车胡同”、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场周边区域违停执法。推动社会经营备案停车场智慧化达标,提升动静态数据质量并与北京MaaS平台(即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开放共享,为公众提供一体化出行停车信息服务。

本市今年还将开展非机动车行驶和停放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地铁站点、“学医景商”等区域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整治,重点完成50个地铁站点和40个“学医景商”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综合治理。加大禁停区内非机动车违停行为查处力度。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

此外,快递、外卖车辆也是本市交通治理的重点。今年北京将推动快递、外卖企业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面对面”教育约谈和警示曝光,完善企业内部教育管理和安全培训。建立健全快递车辆违法信息移送工作机制。严格查处快递、即时配送等行业车辆闯灯、超速、逆行、越线等违法行为,引导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完善快递分拨中心、集中作业点、末端服务网点等物流配送设施布局。加强即时配送车辆频繁出现、集中停车、违法高发多发点位常态化现场值守,劝导从业人员遵守交通法规。

文/本报记者刘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