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这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我军以猛虎下山之势,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同时,为了表明我方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态度,我军在获胜后主动撤军。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就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他的名字叫庞国兴,在战斗期间,庞国兴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孤军深入,立下大功。战后,他在写报告写到面对200多名敌军时留下一句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庞国兴出生于1940年,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时期,庞国兴只读了三个学期的书便辍学回家务农。1959年,庞国兴通过征兵的方式参军入伍,成为驻防在青海的第五十五师一六三团九连的一名战士。
入伍之后,庞国兴表现非常积极,各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连里有时候评功评奖,庞国兴都是得全票,截止1960年6月,入伍一年的庞国兴就两次立下了三等功,并且庞国兴还在这一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当时庞国兴所在的九连承担夜袭西山口的重任。侵占西山口的印军是有着“王牌”之称的锡克族第一、第二营,并且还搭配了一个炮兵团。印军侵占西山口后,提前修筑了很多防御工事,战斗打响前,印军甚至疯狂吹嘘自己的“铜墙铁壁”。
西山口的前面有一个无名高地,经过侦察,上级决定让九连首先攻占无名高地,扫清西山口的障碍。在夜色的掩护下,九连迅速突进到距离无名高地200米左右的一处低洼地。经过一番简单的战斗动员之后,九连的战士们匍匐前进,悄悄接近无名高地。
九连快要接近无名高地时,敌军的哨兵发现了他们。印军怎么都没有想到,我军会突然出现在阵地前,只能仓皇应战。庞国兴一马当先,一边投弹一边拿着机枪扫射,首先冲上了无名高地。冲上无名高地之后,庞国兴发现一股敌军正向西山口逃窜,于是立刻追了上去。
与庞国兴一起追击敌人的还有六班战士、预备党员王世军与新战士冉福林,他们三人冲出了无名高地,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冲出无名高地之后,他们三人结成了一个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担任组长。此时公路旁边山上的敌军也发现了庞国兴等人,开始向他们射击,庞国兴制定了从侧面迂回包抄的策略,迅速击溃敌军。
战斗期间,庞国兴还凭借神枪手的枪法,一枪击毙了山头上的指挥官,敌人很快就鸟兽状散。此后庞国兴沿着公路继续追击,拐过一个弯后发现前方有三门榴弹炮正向我军射击,庞国兴等人没来得及多想,立刻两面夹击敌军,敌军以为有重兵来袭,丢下榴弹炮后逃跑。
庞国兴继续追击,缴获了地图、望远镜、榴弹炮等大批物资,同时还摧毁了敌军第二个榴弹炮阵地。追着追着,他们身后的山头突然出现了一支印军,合计200多人。庞国兴等人先是隐藏起来,并制定了“敌人多,就打游击;敌人少,就干掉他们”的策略。
此后庞国兴他们潜伏在密林中,击毙了零星几个敌人,敌人以为有大部队,藏起来不敢露头。于是冉福林就出来用刚学会的英语喊话,要求敌军投降。敌军拒不投降,而且还开枪进攻冉福林。敌人刚开完枪,庞国兴就发现了他们,并且借来冉福林的步枪,再次仅用一枪击毙了敌军指挥官。
此后庞国兴等三人成功与主力部队汇合,这一仗,他们胆深入敌纵深15里,打了五仗,击毙敌军官兵七名,缴获火炮七门,炮对镜、望远镜各四副,推土机、汽车四辆。战后,庞国兴荣立一等功,1963年,庞国兴被授予了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可惜的是,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三年,也就是1965年,庞国兴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5岁,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