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将是极氪超级电混、L3 智能驾驶系统首次接受检验。

在 30 万元市场年销量超过 70 万辆,这是 BBA 过去三年在中国划下的基准线。中国自主车企大多以此作为冲击豪华市场的门槛,这也是极氪和领克整合为 “极氪科技集团” 后第一年就要挑战的目标。

当电动化抹平动力性能的代差后,中国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配置升级,改变了消费者对国产车 “廉价” 的认知,挑战豪华品牌用历史沉淀和机械性能构建品牌壁垒。

但豪华市场的入场券不仅是销量数字,更是技术、效率和体系能力的综合较量。

极氪、领克是吉利控股集团的两大核心品牌。过去,两个品牌定位都在 2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产品互有重合,研发团队独立,有时会内部竞争。

去年 9 月,吉利以《台州宣言》为标志开始战略整合,关停并转、聚集资源,几何从一个独立品牌变成一个系列,雷达、翼真归入吉利汽车。最能体现整合决心、行业也最关注的,大概就是极氪、领克的整合。

领克诞生于吉利希望用自主高端品牌进入主流合资市场之际,燃油、插混和纯电三条路线并行;极氪则是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代际迁移的时候,从领克独立并定位豪华纯电。

2 月 14 日,两大品牌正式整合为极氪科技集团,从互相竞争转为互相补充。极氪的技术积累主要在纯电和智能化,自研了金砖电池、电子电气架构等,也是最早一批量产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传统车企。领克吸收了沃尔沃在发动机上的技术优势,应用在混动系统中。

即将在 4 月上海车展上展示的 “极氪超级电混” 是双方在技术互补、提高效率方面交的第一份作业。和目前大功率电机搭配小马力发动机的增程路线不同,超级电混可能会使用更大马力的发动机提高性能,配合 900V 高压快充等技术平衡补能问题。

极氪科技集团的成立是一个起点。从整合到融合,两个品牌需要在产品、研发、销售等全面、深度的合作,这不只考验开始时的决心。

相似的豪华混动,不同的突围方式

新能源车在中国替代燃油车的速度超出大多数人预期。两年时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长了超过 40%,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翻了一倍,几乎一半的新车都装上了电机和电池。

但 30 万元是一道分界线。2024 年,据乘联会数据,30 万元以下市场中,新能源车在整体市场中的比例大都超过了燃油车,但价格越向上,燃油车的比例越高。

高端车通常空间大、车身长,用户看重驾乘体验、在乎续航,对补能效率的要求高,也在意品牌价值——靠马力更足的发动机和加油的便捷性,高端豪华车可能是燃油车最后的高地。这既是燃油车百年间消费习惯的延续,也是用户在续航、性能、体验的平衡上尚未被满足的焦虑。

中国汽车品牌正从两个方向突围。一种路径是纯电,用更强的电机、更大的电池和高压快充技术提高体验。另一种是目前接受度更高的混动路线,同时搭载电机和发动机,有电池也有油箱,融合电动和燃油的优势。据乘联会统计,40 万以上车型中,增程式车型销量约是电动车的 2 倍。

这是切入外资品牌长期占据的豪华车市场阻碍最小的办法。相对老牌豪华车企,自主品牌理想、问界已经验证了这条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可行性:在动力体验上接近燃油车,在智能化、舒适化等方面超越同级别燃油车,以此转化豪华燃油车用户。

一些用户仍有顾虑。电动化为中国车企带来了超车的 “弯道”,但过去五六十年,中国车企在燃油发动机、变速箱上的技术积累普遍弱于德国、日本车企。在目前的插混路线中,通常是 “电强油弱”,不过,发动机也承担着在亏电状态、急加速或爬坡状态下的动力输出,可能让用户在这些情况下体验割裂。

极氪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安聪慧说,2025 年,极氪将发布 “超级电混” 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是用 “最强的油 + 最强的电”。这可能意味着,这套系统的发动机会比目前行业常见 1.5T 发动机马力更强。

目标是统一 “性能、效率、体验”。据极氪介绍,它希望以混动形式减轻续航焦虑,实现和纯电动一致的驾乘体验。在补能上,行业目前常用的是 800V 高压快充,超级电混会提升到 900V ,以提高充电速度。

这套动力系统会应用在极氪的两款大型 SUV 上,这也是极氪今年最重要的两款产品。据我们了解,因为极氪、领克品牌定位不同,领克品牌的车型暂时不会搭载 “超级电混” 技术。

极氪过去以纯电车型为主,相对国内品牌,在豪华混动市场是后来者。豪华、混动也是中国汽车行业未来最大的增长空间之一。在这片新市场,极氪沿用并强化了差异化路线,在产品端,以插混的动力形式、更高的舒适性和智能化配置和外资品牌竞争,在相似的动力路线上,用更强的发动机和自主品牌竞赛。

在电动化、智能化重塑豪华市场的阶段,品牌壁垒可以靠技术跨越。竞争的标准只有一项,谁能更接近、更匹配用户需求。

从分散到互补:两个品牌、一套体系

“超级电混” 是一场组合创新。它不只是在技术层面集成燃油和电动、追求更好的指标,而是极氪、领克和吉利集团在产品、研发、管理等多个维度上整合的结果之一。

这关系到一个多品牌的大型汽车集团如何系统性优化、实现整体协同。

领克或者说其背后的吉利汽车集团,提供了燃油的技术支持。成立初期,吉利曾逆向拆解丰田等外资品牌的发动机开始自研,收购沃尔沃后,双方共同精进马力、缸体、排气等模块,在双涡轮、轻量化、混动等方向上积累了技术和经验。

第一款车领克 01 搭载了沃尔沃 2.0T 的发动机,上市第一年销量超过 8 万辆。从燃油转向新能源时代时,领克也主要以混动路线为主,保留了动力总成中的发动机,延续了燃油技术的优势。

这是许多新能源品牌不具备的资源。电动化浪潮中诞生的新势力不会将核心资源投入在发动机上,一些传统车企也逐渐减少了对发动机的关注。

比领克晚 5 年成立的极氪最初定位纯电品牌,希望以自研建立技术优势、保证品牌价值。据极氪介绍,其目前掌握整车架构、三电、电子电气的全栈自研能力。

过去,两个品牌分属不同公司,各有研发团队。技术协同共享,需要一整套体系支持。分属两家公司时,要打通技术,不免受到流程、组织的影响或限制。

去年 11 月,极氪、领克宣布将战略整合,三个月后,股权交割完成,两个品牌同属极氪科技集团。安聪慧在 2 月 14 日宣布整合完成的发布会上说,会在保持两个品牌的基础上,产品、研发加强协同,制造、质量、供应链等中后台全面整合。

面对新能源转型的挑战,大众、丰田等多品牌车企在中国市场也希望通过平台化加速车型开发,2023 年,大众在中国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中心,统一研发在中国的资源。极氪、领克以集团化、平台化的方式重新整合研发资源,本质也是希望最大化规模效应,同时保持应对变化的敏捷。

在研发上,过去,领克主要由吉利研究院提供。整合后,研发能力中心统一,软件、硬件由同一个团队负责——双方的优势技术由此共享。“一体化、强强联合”。安聪慧说,这包括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平台技术,研发投入预计能节省 10%-20%。

最直接的例子是领克从此接入了极氪自研的浩瀚智驾系统,与极氪采用统一的算法架构、标准化的传感器方案。车企中,极氪是较早实现全域自研高阶智驾系统的一家,去年 8 月实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今年 2 月开始车位到车位的城市无图领航技术万人公测,这意味着,汽车可以按照导航路径,不需要提前记忆,就可以从出发地的车位抵达目的地,包括出入停车场闸机。

整合后,极氪、领克的所有新车型都会采用浩瀚智驾平台。领克第一款接入极氪浩瀚智驾系统的是领克 900 。

据我们了解,在双方宣布整合落定前,极氪智驾团队已开始为这款车提供支持,基于英伟达最新一代量产的 Thor 芯片开发。这也是领克第一款大六座 SUV,预计今年二季度上市。



领克 900 预计今年二季度上市。

当前,以大模型为基础的智驾竞争集中在算力、算法和数据,车企相信越多、质量越高的智驾数据能帮助大模型训练。领克去年售出 28.5 万辆,智驾方案有 6 种,今年目标 39 万辆,当它与极氪采用同一套智驾系统、同一套硬件配置后,在提升规模化效益的同时,也将为自研浩瀚智驾提供更多数据量,加快智驾迭代。

理想、小鹏、华为等车企或供应商正在争夺 L3 级别智能驾驶的落地先后,这关系到智驾下一阶段的技术、认知优势。极氪定下的目标是今年 4 月亮相,年底具备量产车交付能力。领克的并入提供了助力,让极氪科技集团有可能成为行业较早实现 L3 级智驾能力的车企。

跨越豪华车企的 “门槛”

极氪科技集团 2025 年的销量目标是 71 万辆,极氪 32 万、领克 39 万。这个数字是对两个品牌的产品、市场、增长空间的评估和预期,也隐含着一个锚点:2024 年,宝马、奔驰在中国的销量都是 71 万辆,奥迪略低,64.9 万辆。

安聪慧说,极氪科技集团将用两年时间,成为全球领先的、年产销百万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希望打造成 “中国的 BBA”。这意味着,极氪、领克要连续两年保持超过 40% 的增幅。

极氪给 2025 年制定了 “三大战役”,第一场是技术战,第二场是产品战,目的是相同的:用差异化的技术,支撑更精准的产品布局。

极氪品牌向上,集中在 30 万以上豪华市场,主要做中大型车,中型车聚焦纯电,大型车以超级电混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点,和领克形成差异化。

领克定位 20 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主打运动、潮流,从混动车型进入纯电市场,小型车做纯电,中大型车以吉利雷神 EM-P 混动为主。

整合后,领克从原来的车型项目制改为产品线,产品线内包括规划、定义、硬件、软件集成等,和极氪的产品线并行,都汇报给安聪慧。两个品牌咬合,共同覆盖纯电、混动、超级电混动力形式,同时避免重复,合力覆盖更广泛的用户。

安聪慧说,整合后,极氪、领克各自砍掉了约 20% 的规划车型。一款车型的开发成本上亿,周期最短也超过一年,节省的开发成本用来升级技术平台,再进一步靠平台化提高零部件复用率,降低材料、生产制造的成本。据极氪介绍,在这一模式下,两个品牌的 BOM 成本可下降 5%-8%,生产制造节约 3%-5%。

在海外,领克在欧洲市场和沃尔沃全面合作,会继续运用沃尔沃的经销渠道。其他海外市场,极氪和领克会成立一家销售公司,用一个团队开拓两个品牌的国际市场,共享研发、营销、渠道、财务等资源,以提高运营效率。



极氪在新加坡的销售门店。

在高端豪华市场,当然需要精准的用户洞察、审美、品牌价值,不过,靠技术创新、整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挑战者同样重要。

能不能用更低的成本造出体验更好、技术更领先的车,这是极氪等一批中国自主车企向上冲击、真正建立中国豪华新能源集团的机会,就像德系豪华车企曾靠更强的发动机、征服全球顾客。

文中配图由极氪提供

题图来源:《电力之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