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超一个亿!2型糖尿病占比约95%,肥胖人群(BMI≥28)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4倍左右!
糖尿病晚期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糖尿病足等等,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
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血糖平稳,从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对糖友以及糖友的家人来说,充满挑战又意义重大。
其中,糖友服药期间,有太多因忽视用药细节而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的案例,特总结5个需要牢记的注意点如下。
一、糖友服药同时,应尽量避免饮酒
酒精对血糖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波动曲线:初期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导致血糖骤降,后期因酒精代谢产生的热量反而升高血糖。
更危险的是,酒精会与磺脲类(如格列本脲)、胰岛素等降糖药物产生协同作用。肝脏在代谢酒精时,会优先处理酒精而延迟降糖药代谢,导致药物蓄积。
二、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有研究认为,擅自调整降糖药剂量是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第三大诱因。临床上常见的错误行为包括:根据单次血糖值增减药量; 凭"感觉良好"随意停药; 模仿他人用药方案。
一位45岁2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行将二甲双胍剂量加倍,导致严重腹泻和脱水,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血酮体高达5.6mmol/L。值得注意的是,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使用期间擅自增量可能增加生殖器感染和酮症风险。
因此糖友调整降糖药剂量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三、不要忽视药物相互作用
沙星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与降糖药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可诱发血糖升高或降低,其机制包括: 通过抑制CYP450酶系影响磺脲类药物代谢; 增强胰岛素分泌导致延迟性低血糖;改变肠道菌群影响二甲双胍疗效。
有学者研究发现,联用环丙沙星和格列吡嗪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增加3.2倍。更需警惕的是,这类相互作用可能存在48小时延迟效应。建议在使用抗生素期间: 加强睡前血糖监测; 准备快速升糖食品; 避免同时服用含镁/铝的胃药。
四、注意血糖监测
一般建议胰岛素治疗者每日监测≥4次,口服药治疗者每周监测3天(包含空腹+三餐后)。目前我国糖友普遍存在三大监测误区: 很少测血糖或只测空腹不测餐后(漏诊70%的血糖波动); 疼痛焦虑导致采血方法错误(挤压手指影响准确性); 忽视动态血糖监测(CGM)的价值。
五、坚持运动锻炼
糖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散步、快走、跑步、广场舞、打球等,因为运动通过三大机制改善血糖: 增加GLUT-4转运体活性(即刻效应);改善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累积效应); 调节肠道菌群(代谢效应)。
特别注意:使用胰岛素促泌剂者,需在运动前补充15g碳水化合物;注射胰岛素者要避免在作用高峰时段运动。
结语
对糖友来说,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构成糖尿病管理的铁三角,除了以上5个注意事项,还要建议糖友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并发症筛查,相信糖友通过科学管理血糖,一定也能健康长寿,远离各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