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真正成就一个人的,是一些考试不考的能力。

人生就像一场长跑,前半场拼的是冲劲、激情,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韧劲。

可到了下半场,真正决定你能跑多远的,就是那些考试时不会考到的能力。

我把这些能力总结为以下8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1

能稳

卡耐基说:真正厉害的人,在做事时往往有一个优点,一旦具备就很少会出错,这个优点就是一个“稳”字。

曾国藩一生做事,始终求稳。

带兵之初,曾国藩打定主意:船要精工良木,坚固耐用;炮要不惜重金,从海外买回;船炮不齐,绝不出征。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

“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情愿旷日持久而不战,不可出境一战而不胜。”

因为他凡事求稳,很少出错,很快官居一品成为朝廷的擎天一柱。

我们不难发现,人群中最厉害的人,一定不是做事毛手毛脚的人。

而是那些稳重的人,他们有目标、有野心、有实力,做事有章法,从来不轻易冒险。

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步步前进,稳住营盘,才是成事最快的途径。



02

能学

这两年最火的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人工智能。在AI的冲击下很多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工作变得朝不保夕。

但对那些善于学习的人来说,AI却成了他们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

新周刊有篇报道,AI火了以后,对律师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但一位律师在深入学习了AI以后,创建了法律类智能体,为用户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服务。

基础的问题用智能体来代答,难一点的法律问题需要真人来1v1的,可以在线跳转,选择付费服务。

一个月下来,他多赚了几万块钱,收入远远超过了正常薪资。

作家斯科特·扬说过:

学习上的投资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益处,前提是你能真正应用那些花时间学来的各种知识。

时代只会淘汰落后的人。

时代正在奖励那些努力践行终身学习的人,他们将拥有更幸福更体面的生活。



03

能变

书法家张文举从小就对写作兴趣浓厚,立志要成为一位知名作家。

于是他乐此不疲地沉浸于写作,一次次将作品投给出版社,换来了一次次的失望。

直到29岁那年,一位编辑在拒稿信件中写道:你写的文章真不怎么样,但是你的字却写得挺好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张文举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确实没有天赋。

于是他转而开始专注练字,最后成为了有名的硬笔书法家。

只有学会变通,才能打破固定思维,去寻找生活更多的可能,让人生出现转机。

千万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一条路走到底,不见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

人生后半场,学会变通,才能困顿少、生机多,走得通达。



04

能静

1951年,巴菲特硕士毕业后,进入导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

几年后,格雷厄姆的公司因经营不善解散,不少证券公司向巴菲特抛来橄榄枝。

出人意料的是,巴菲特当场婉拒,从华尔街返回了家乡小镇奥马哈。

此后数十年,他再未离开小镇。

每天大部分时间,他都是独自待在书房阅读财报和书籍。

就这样,他得以静静地思考,靠着精准投资,最终获得了“股神”的称号。

巴菲特解释说:投资赚钱的最佳门路,是独自待在房间里,静静地想。要是这样不行,别的办法也都没用。

人若是总置身于人群之中,思想、行为就只会随波逐流。

只有安静了,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深度的思考。

安静是一种力量的积蓄,你安静了,世界也为你让路。



05

能忍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境:

明明一片赤诚,却被误解;明明安分守己,却被诽谤;明明不曾冒犯,却被讥笑。

面对他人不怀善意的评价和闲言碎语,许多人会选择解释、澄清。

然而,越是这样,越容易陷入纷争的泥潭。

其实,最好的回应,是沉默,是忍受。

许知远因为《十三邀》出现在大众视野时,很多人骂他“装清高、伪知识分子”。

但他并不在意外界的评价,而是潜心打磨节目,让《十三邀》成为了平台最火爆的访谈节目。

不理解你的人,是因为和你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嘲讽你的人,是因为和你所处的层次不一样。

南怀瑾先生曾说:人生在世,如果对别人的谈论过分认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

流言蜚语也好,恶语中伤也罢,最高明的处理方式不是与之纠缠。

忍得了别人的诽谤、讥笑、误解,选择沉默前行,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06

能熬

主持人鲁豫曾经采访过几位电竞总冠军的选手,他们都说:

在事业起步阶段,他们都顶着巨大的压力,不被同学、朋友、老师和家人看好。

他们在各种质疑声中坚持训练,一步步地熬着,最终迎来了事业上的成功。

那些显而易见的所谓成就,往往都烙印着曾经苦苦熬过的日子。

作家连岳曾说:每一个对自己的人生稍有期待的人都需要熬。

好的人生,都是熬出来的。

那些笑到最后的人,并非都是天赋异禀,不过都是在慢慢地磨、笨笨地熬。

那些你熬过的日夜,不放过自己的死磕,就是你握在手心能够成事的筹码。

如果你正在黑夜里踽踽独行,请记得告诉自己:熬一熬天总会亮的。



07

能放

在阿尔及尔地区有一种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

后来农民根据猴子的习性,研发出一种特别的捕捉方法。

他们把一个葫芦型的瓶子系在大树上,并在里面装满了猴子最爱吃的大米。

这个瓶子有个特点,猴子空手进出自由,可如果它们手里抓满了大米,手怎么也拿不出来了。

第二天早上,农民们总是能抓到手里紧紧攥着一把大米的猴子。

农民之所以一逮一个准,不过是利用了猴子贪婪的天性。

每个人的前半生,都像那只无法挣脱欲望的猴子,一路拾捡一些名为财富、地位、名望的石子。

等到行路过半,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堪重负。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舍弃、剔除。

弘一法师说:欲望是地狱的门,放下才是出路。

放下欲望,就是放下枷锁,你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08

能容

马修·希拉绪说:只要你超群出众,你就一定会受到批评,所以还是趁早习惯的好。

有人曾向任正非发牢骚,说华为的笔记本不好用,任正非一听就乐了,说会向负责人反映这个问题。

他说:“内心强大的表现是经得起批评,真金不怕火炼,不要怕批评,要感谢骂我们的人,不拿华为的工资和奖金,还骂我们,是帮助我们进步。”

没有格局的人,喜欢听别人唱赞歌,喜欢别人拍自己的马屁,捧自己的臭脚。

恭维的话听得多了,以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颂扬的话听得多了,以为自己真的德高望重。

但其实,那些言不由衷的恭维、马屁,是害人不浅的迷魂汤。

真正大格局的人,能容得下他人的意见和批评,更能从不同的意见中反躬自省。

一个容不下批评声音的人,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余生,请把别人的批评当回事,避免狭隘与自大。

看过这样一张图:



图的左右,分别揭示了蚕的两种命运。

左边的蚕虫,结茧成蛹后,经过痛苦的挣扎,最终破茧成蝶。

右边的蚕虫,不用经历破茧的痛苦,被丢入沸水缫丝的那一刻,它的生命就已经终结了。

改变意味着痛苦,不改变则意味着死亡。

人到了一定年纪,若不努力突破自我,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如果你不想生活被画地为牢,就忍受着改变的痛苦,去锤炼上面这8种能力。

你将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走出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困局。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