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健委今日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召开媒体沟通会。记者获悉,北京已完成天坛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等13个市属央属医院疏解项目建设,目前正在加快建设首儿所附属医院通州院区、市疾控中心迁建等重大工程项目。
累计疏解床位3000余张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建辉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十一年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持续推动核心区中心城区大型医疗机构向外疏解,压缩核心区床位数量,引导京外患者就诊流向。
目前,已完成天坛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等13个市属央属医院疏解项目建设,累计疏解床位3000余张,其中医科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为首个在京外疏解的委属管医院,与主院区同质化管理,自2023年12月开诊以来,累计门诊量6万余人次。
在让核心区“静”下来的同时,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优化环境,也让核心区“美”起来,更加和谐宜居。北京天坛医院、口腔医院整体迁建,恢复了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历史风貌,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拆除,恢复银锭观山视廊。同时统筹利用疏解空间,以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工作为抓手,重点提升公立医院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引领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在建设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体系方面,建成友谊医院、安贞医院、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等一批优质医疗机构,让副中心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目前,正在加快建设首儿所附属医院通州院区、市疾控中心迁建等重大工程项目,在副中心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和保障群众健康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医疗卫生支持。
雄安宣武医院门急诊量累计超过23万人次
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三地卫生健康部门会同雄安新区签署两轮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雄安宣武医院一期已建成投用,成为雄安新区第一家三甲医院,目前门急诊量已累计超过23万人次、完成手术2700余台。
持续推进医疗卫生合作,组织宣武医院、妇产医院、中医医院、市疾控中心对口支持雄安新区,帮助建立雄安新区唯一的卒中治疗中心,帮助容城县妇幼保健院成立新学科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妇科微创诊疗中心,助力妇产科和新生儿科成为雄安新区重点专科;促成容城县疾控中心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职业伤害研究基地”,有效提升雄安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京津冀共115个区域建医联体
十一年来,三地共建立京津冀区域医联体115个,覆盖河北省11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建立了“1+1+1”市区基层卫生协同发展结对协作新模式;成立京津冀医养结合联盟,覆盖542家单位。全面推开京津冀医师区域注册,方便医师在区域内流动,保障就医公平正义、缩小地区差距。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京保、京张、京承、京廊、京唐等重点区域医疗卫生合作,已实现环京城市全覆盖;合作领域涵盖医疗、中医药、基层卫生健康、职业健康、卫生健康人才交流、疾病预防控制等多个重点领域。
北京市卫健委支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宣武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河北4市建设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覆盖冀中南、冀西北、冀东北。其中北京儿童医院420余位专家下沉保定市儿童医院,创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300项,先后落户儿童肿瘤、血液、肾病、干细胞移植等四个国家级病区。
依托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平台,将河北环京县市56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远程协同服务范围,提供科普讲座、人员培训、照护指导、远程会诊等服务。持续实施“京廊”“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共建设重点专科46个,名中医室站21个。建立三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结果通报机制,保障首都食品安全。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