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吴江 王帅 记者 庄剑翔)企业排放数值超标,只需要立即采取正规动作,都能够及时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可扬州某印染企业发现相关数值超标后,竟联合环保监测设备供应负责人企图瞒天过海,用自来水替换、稀释超标的废水水样。近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大运河环境资源法庭巡回法庭审理了这起案件,企业环保负责人杨某、为其出主意的环保公司负责人纪某等,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纪某是某环保公司的负责人。他所经营的公司,专门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环保监测设备,因此他需要帮助有来往的企业检修运维。同时,由于设备能够直接接入国家环保平台,纪某日常还会关注录入平台的甲方公司,查看一下相关环保数据。
几个月前,他在平台上发现扬州一家从事印染的甲方企业废水水样COD(化学需氧量)数值超标——企业被准许的数值上限是200mg/l,而当天其数值已经逼近了400mg/l。纪某随即打电话通知了该企业环保负责人杨某。
企业排放的废水个别环保数值偶尔超标并不少见,只要迅速采取停排、少排或者加入规定药剂控制,就能够很好地改善。而纪某和杨某竟然想偷梁换柱,通过替换废水水样达到控制COD数值的目的。
案发当天,杨某带着工人违规进入企业里的污水源在线监控室准备动些手脚。这间监控室,企业人员是不允许进入的,只有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提供商工作人员才能遵循规定进入。案发时段内,杨某多次进入,并且直接在监控室内现场打电话询问纪某如何操作。
在纪某的授意下,杨某将机器原本插在废水水样中的管子拔出,放入了灌装在矿泉水桶中的自来水里。果然,如此操作之下,数值一下子就降了下来。
可他们很快发现了不对劲,相对于废水来说,自来水太干净了,机器所检测的数值直接从近400mg/l降到了30多mg/l。“他们可能觉得太明显了,因此在纪某的暗示下,用自来水稀释了废水,重新做了一份假水样。”承办法官吴江介绍。
执法人员很快发现了数值的异常波动,经深入调查联系了公安部门,对涉事人员进行了控制。
到案后,纪某、杨某等相关人员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
近日,扬州经开区法院大运河环境资源法庭巡回法庭对该案进行了审理。最终,法庭判处被告企业罚金人民币四十万元,被告人杨某、纪某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