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票房降温了,但热度还没过去。
能感觉到,网络讨论开始走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喜欢的越夸越起劲容不下一丝异议的杂音,不喜欢的越听越逆反将其贬损得一文不值。
不管怎么说,目前138亿的票房也是铁板钉钉的事。
归根结底,是故事讲的好,随便拿出来一个人物,很难拿黑白善恶一概而论,都是种族不同带来的天然立场差别。
像是无量仙翁,站在哪吒视角,他屠戮陈塘关,嫁祸给龙族,更是杀害了殷夫人的凶手,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如果站在阐教子弟的视角,得此领导掌舵,有祸他背,有福还同享。
一颗颗大幅增强功力,能抵十年苦修的仙丹诱惑着,有何理由不去卖命,都是利益获得者,也就能理解为啥最终大战的战局急转而下,眼看要败,十万捕妖队也没一人临时倒戈,誓死捍卫。
无量仙翁的名字是虚拟的,仙界查无此神,其造型,倒选择的是神仙体系里的老寿星形象。
寿星即南极仙翁,额头硕大无朋,须发如雪,面部慈祥,手托着寿桃,驾前白鹿跟仙鹤侍立,几千年来百姓寄托美好心愿的老神仙,乃长寿之象征,民间多张贴绘有他的风俗画,求个吉祥。
电影里将其邪恶化,
眉毛往上挑,眼睛眯成缝,嘴角耷拉着,且五短身躯,一做表情五官就挤在一块儿,一点都不舒展,完全没有慈祥的感觉,是既傲慢又奸诈的感觉。
饺子特意避开名讳,还有细节的草灰蛇线,很多观众便推测:真的无量仙翁另有其人,眼下这个是树妖成精。
这个猜测,也绝非子虚乌有。
在哪吒刚到玉虚宫时,有这一桥段,误将收集仙露的玉鼎当做恭桶,撒了泡尿,无量仙翁见其满缸,便乘来待客,入了他的口还真品出滋味,直夸浓郁。
掺了尿的仙露,对植物而言就是天然肥料,无量仙翁的本体也是树,所以接受良好,甚觉美味。
若照这一逻辑,很多地方又解释不通,如果无量真是南极仙翁的拐杖幻化,趁天尊闭关撰写封神榜期间越俎代庖,在玉虚宫的权限是不是忒大了些?
太乙、申公豹,乃至修炼更高一阶的十一金仙,都没有察觉,十万捕妖队也甘为臣属、唯命是从。
至于阐教根基天元鼎,琳琅满目的阵教法宝,都唯听他调动,壮大阐教的升仙考核,无量仙翁也是一把手。
可见,他的权限处于极高的位阶,天尊之下的存在,一介树妖,哪能有这般神通,除非得天尊授意,才能说通。
默许他主持大局,办大事欲得垂青,然而终究只是幕后大人物的牵线木偶,充当见不得光的爪牙,价值利用殆尽,便弃之如敝履,申公豹如今的处境,就是将来无量的下场。
若解读到这一层,其实无量到底是不是真无量仙翁,已经无关紧要,因为他的立场代表了整个阐教。
寿星作为数千年来的标志性神祇,和蔼慈目,仙风道骨,吉祥寓意,好像多数观众很难接受他被曲解成电影里那般邪恶模样。
尤其显露真身时,爆发妖魔气息,满心满眼的贪婪,完全颠覆印象里的老寿星。
真要计较起来,《哪吒》并非首次这样改,在86版《西游记》里寿星的行事,就激起诸多争议。
在西游记的神仙体系里,寿星的位阶平平,都能被观音差遣,但他优势在寿命无限,用不着奉承天庭讨仙桃吃,自成一派。
在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的篇章,他也有短暂出镜,福禄寿齐聚一处,孙悟空毫无规矩意识,直往桌子上纵身一跃,唤他们仨老弟。
其他两位是半点办法也寻不出,寿星却通人情,提议会亲自前往五庄观找镇元子说情,从中斡旋,甘做和事佬。
花最小的力气,几方都承了他的人情,硬借猴子这事攀上镇元子这层关系,镇元子也没驳他的面子,最后还能蹭到人参果吃,的确老谋深算。
最细思极恐的一幕是,
师徒四人途经比丘国,听闻国丈要以治国王病为由,向百姓征讨药方,其中一味药引子即小孩的心脏,挨家挨户的“献祭”,挖心炼药,方得长生不老的良方。
孙悟空识破其计谋,几招便将国丈打回原形,就在一棒毙命之际,寿星现身。
坦承它是自己麾下一副坐骑,即鹿妖,涂炭生灵无数,敷衍两句就想一笔勾销,扭头就要驾云而去,被孙悟空叫住,才从他跟前要来几颗祛病延年的枣子,再赠予比丘国国王。
寿星,仅仅一句轻描淡写的“不知”,就妄图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再者,白鹿精挖心炼丹,极有可能是在他授意下,随身的蟠龙拐杖就被白鹿精顺走,岂会不知,这段确实给人留下极大的揣测空间。
大概率饺子是从这汲取的灵感,当然,他也没直接用南极仙翁的名字,避免了误会,很高明的一招。
甭管西游记里的寿星,还是哪吒里的无量仙翁,都很难一眼看穿好人或者坏人。
就像那句话说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只有深浅不一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