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这是IPCC全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来自130余个国家的IPCC成员国政府代表、有关观察员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全会将重点审议第七次评估周期的三个工作组报告大纲和一个方法学报告大纲。


IPCC第62次全会2月24日至28日在中国杭州召开。图为2月24日,IPCC第62次全会开幕 。(摄影:汤凯)

中国气象局局长、IPCC中国首席代表陈振林,IPCC主席吉姆·司吉,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浙江省副省长李岩益,世界气象组织(WMO)副秘书长柯·巴雷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通过视频致辞。IPCC秘书长阿卜杜拉·莫克西特主持开幕式。

陈振林表示,在IPCC持续深化气候变化科学评估进程的带动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中积极发挥作用,风光水可再生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中国气象局作为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科技支撑部门,愿同各方广泛合作,共同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风险挑战,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人类福祉安康。

刘振民指出,IPCC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IPCC报告反映出人类对气候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化,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持续向前迈进,已成为不断加强和改善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李岩益表示,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快推动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浙江愿与各方一道,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在气候治理重大课题上构建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子孙后代守护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吉姆·司吉强调,本次会议是IPCC第七次评估周期的关键会议,鼓励大家聚焦科学评估重点,推动围绕三个工作组的报告及方法学报告的大纲达成一致意见。此外,他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IPCC工作的支持,使IPCC继续成为全球气候科学方面最权威的声音。柯·巴雷特指出,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科学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一直是IPCC的重要参与者,提供研究进展,为评估作贡献。她表示,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是各国政府应对复杂气候变化的指南针。吉姆·司吉和阿卜杜拉·莫克西特感谢中国气象局、浙江省政府及杭州市政府的热情接待、堪称典范的支持和出色的会议组织。

开幕式前后,陈振林、刘振民共同会见吉姆·司吉、柯·巴雷特、阿卜杜拉·莫克西特和UNEP早期预警与科学评估司司长刘健。其间,陈振林与柯·巴雷特就提升早期预警能力、发展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开发早期预警工具箱、加强全球南方早期预警合作等交换意见。

23日,与会代表考察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并点赞浙江气象早期预警实践。

据悉,IPCC作为广泛凝聚全球科学家集体力量和贡献的平台,于1988年由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创建,定期组织全球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编制评估报告。中国气象局作为IPCC国内牵头部门,充分联动各部门,组织推荐众多中国优秀科学家,积极参与IPCC历次科学评估和政府评审等工作,先后有上百名中国作者参与报告编写,上千名中国专家参与报告评审,为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贡献中国力量与智慧。

来源:中国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