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土拍市场,民营房企的身影非常少,能成功拿地更是罕见。

时隔将近两年,金地连续在土拍市场有所斩获,似乎在向外界传递某种信号:或是公司资金链得到改善;或是地产市场开始复苏。

最初是在1月21日,杭州2025年第二次土拍中,金地历经23轮竞价,以1.86亿元总价拿下临平区老城地块。这是自2023年3月后,金地再次于杭州拿地。

仅仅过了一个月,2月20日,上海2025年第一批土拍中,金地联合国贸地产、星狮地产以8.1亿元总价竞得松江区松江新城地块。这是时隔1年10个月后,金地重返上海公开市场拿地。

能够豪横拿地,与其成功化债不无干系。2024年堪称金地的“债务大年”,当年共有9笔境内债、1笔境外债、3笔ABS到期,到期规模约180亿元。

最终,金地成功应对偿债高峰,确保所有公开市场债券如期兑付,未出现公开违约情况。

目前,金地集团尚存6只债券,余额为27.61亿元,压力不是很大。不过,金地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56亿元到-70亿元。

面对如此巨额亏损,不禁要问,金地真的上岸了吗?


金地转危为安?

金地危机要从当年那次股债双杀谈起。2023年下半年,金地的债券和股价出现剧烈波动,资金及债务情况被推至风口浪尖。

当时,市场环境恶化,金地销售规模腰斩。2024年三季度,公司亏损34亿元,违约概率显著攀升。

究其根源,金地的困境与行业下行周期密切相关。市场需求萎缩,导致金地销售业绩大幅下滑。

2024年1-8月,金地签约金额同比下降56.25%。同时,金地自身的经营策略也存在一定问题。

此前,为追求规模扩张,金地采用规模化小额投资合联营项目的模式,长期股权投资高速增长。

然而,随着市场遇冷,合联营项目销售不顺,回款困难,大量投向这些项目的借款长期沉淀,成为坏账,吞噬公司利润。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和2023年,来自其他应收款的坏账损失分别高达9亿和8亿,远高于往常年份。

面对严峻的债务压力,金地积极采取化债举措。

一方面,暂停拿地,减少资金支出,将资源集中于债务偿还和现有项目运营。另一方面,通过大宗资产处置、加速销售去化等多种方式筹措偿债资金。

2024年,金地累计偿付超200亿元公开债,成功偿付了当年所有公开市场债务,未出现公开违约。

进入2025年,金地迎来转机。2月21日,有消息称金地集团已将17.61亿元划入中期票据兑付专户,用于偿付2月23日到期的“22金地MTN001”中期票据本息。

此次兑付完成后,金地未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大幅减少,进一步缓解了流动性压力。

据悉,金地今年到期公开债仅剩两笔,债务金额为5.59亿元,其中“20金地MTN001B”债券余额5亿元,将于4月3日到期;“20金地01”债券余额0.59亿元,将于今年10月12日到期。


去年最高亏损70亿

尽管在化债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金地的销售情况和经营业绩却难言可观。

2024年,金地累计签约面积47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25%;累计签约金额685.1亿元,同比降幅达55.39%。这意味着金地已连续三年面临销售下滑困境。

回溯过往,2022年,金地实现合约销售金额2218.1亿元,同比下降22.6%,销售面积101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9%。

到了2023年,金地全年累计实现签约面积87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01%;累计实现签约金额1535.5亿元,同比下降30.77%。

进入2024年,金地销售下滑态势加剧。从单月数据来看,其12月实现签约面积4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55%;实现签约金额52.7亿元,同比下降49.39%。

销售业绩下滑的同时,金地集团的财务状况也面临挑战。

从营收与利润看,2021-2023年,金地的营业收入从992.32亿元微降至981.25亿元,归母净利润却从93.95亿元大幅下滑至8.88亿元。

进入2024年,金地业绩持续下滑。其第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1.50%和154.35%,归母净利润录得-2.76亿元。

2024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达三位数甚至四位数,前三季度累计亏损34.10亿元。

从全年来看,金地集团亏损已成定局。其预计归母净利润-56亿元到-70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9亿元到-53亿元。

债务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金地负债总额合计达2236.66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7.61%的高位。

另外,金地的存货管理与去化难题依旧突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其存货规模仍高达1096.44亿元。


金地镀金与褪色

1988年1月20日,金地集团前身——深圳市上步区工业村建设服务公司注册营业,1993年取得房地产经营权,进军房地产市场。

1996年2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改名为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金地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此后,金地开始将业务推向全国,在七大区域完成业务布局,逐步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

2005年4月8日,金地天津公司正式成立。此后,西安、沈阳分公司相继成立。到2006年,金地全国化布局基本完成。

2012年,金地布局香港资本市场,收购上市平台HK.535并正式更名为金地商置,丰富了公司的商业地产运营能力。

2016年,金地全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元,成功晋级“千亿房企”。2017年,其销售额达到1408亿元,同比增长40%。

在深入布局地产的同时,其代建业务、产业地产等也成为公司重要盈利来源。另外,还布局医疗、教育、健康、金融、智慧服务等板块。

然而,2023年,房地产行业面临严峻挑战,金地也受到影响。10月16日,创始人凌克因身体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职务,总裁黄俊灿代为行使董事长职务。

此后,金地多只境内债券跌幅达到20%,部分债券因跌幅过大触发临停,股价也大跌近10%,公司资金及债务情况受到外界高度关注。

面对困境,金地集团积极调整整体市场经营策略,暂停拿地,通过大宗资产处置、加速销售去化等多种方式筹措偿债资金。

2024年3月,徐家俊被任命为金地董事长。如今,这位新掌门人正面临销售业绩下滑、财务压力增大、项目交付问题等,使得金地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房产|楼市|企业|人物|项目

石头侃房已入驻全媒体平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