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2025/2/25
今天上午,市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海警方纵深推进法治护企,以精准打击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和成效。
市局经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孙正纲通报面上整体情况;普陀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钱轶伦、青浦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董十青通报案件情况并答记者问;市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陆敏韡警官主持会议。
市局新闻发言人助理 陆敏韡: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之基、活力之源。近年来,上海公安经侦部门按照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部署要求,对标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深化涉企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创新服务企业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市局经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 孙正纲:
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8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2月5日,“8.0版”行动方案正式出炉。方案将“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会同市工商联建立的‘蓝鲸’护企工作站线下服务与‘沪企管家 护企有我’线上专窗相融合”纳入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8.0版”行动方案
去年4月起,全市17家“蓝鲸”护企工作站陆续建成。近一年来,护企功能迭代升级,惠企服务持续优化,各区特色不断凸显,助力警方发现并破获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合同诈骗、串通投标、侵犯知识产权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损害营商环境的经济犯罪案件1900余起,保护了200余个品牌合法权益。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全有序的市场秩序,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预期的稳定性,意味着能够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对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聚焦市场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经济犯罪风险点,提前预警,及时发现犯罪线索,并通过“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全链条打击经济犯罪,进一步净化行业生态,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
坚持打深打透 严厉打击侵害
企业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无论是诸如假冒注册商标、侵犯著作权、侵犯商业秘密等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还是损害商业信誉、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都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危害,产生影响。对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依托“蓝鲸”护企工作站,积极主动对接头部企业、电商平台、行业协会,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等行政监管部门,通过日常走访,针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市场巡查,以及建立健全线索通报、信息共享等机制,动态掌握和发现各类线索,追根溯源、循线深挖,形成强大合力。在打击过程中,警方注重源头治理、领域整治、集群打击,形成“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模式,不断压降经济犯罪滋生空间。
坚持系统思维,严厉打击
侵害交易秩序支付结算环境
影响企业“安全感”的经济犯罪
支付结算、融资等金融活动的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在沪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感。对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不断强化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等行政监管部门的协作力度,加强线索互通、信息互研、前端管理和联动处置,并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严厉打击地下钱庄、非法跨境汇兑、非法放贷等经济犯罪。
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因风控意识薄弱、合规管理缺失、法律意识欠缺等因素,容易滋生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职务类犯罪。这类犯罪具有一定隐蔽性,等到企业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
对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从“强化发现、精准打击、源头防范”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打防职务类经济犯罪的质效,全力保护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1
强化发现方面
我们发挥“蓝鲸”护企工作站警企沟通“零距离”的优势,以及“沪企管家 护企有我”线上助企专窗功能,开辟“警企互动”绿色通道,在双向沟通中,既及时回应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给企业“提个醒”,也及时替企业甄别苗头性倾向性经济犯罪隐患,发现犯罪线索。
2
精准打击方面
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始终坚持以打促防、以打促治,在强化打击破案的基础上,对于案件中所暴露出的企业管理制度漏洞,及时向企业开展风险提示,填补内控漏洞,助力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提升识别、防范、抵御经济犯罪风险的意识和能力。2024年以来,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共侦破职务侵占、商业贿赂、挪用资金等职务类犯罪案件700余起,帮助企业消灭了一批“蛀虫”,有力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3
源头防范方面
在依法高效办好每一起案件的同时,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从个案出发,进行行业生态全景式研判分析,提炼总结相关风险点,向行政监管部门发送风险预警,并开展联合治理、集群打击,实现源头防范治理。
作为公安经侦部门,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既要主动关心企业发展,为企业排忧解难,又要坚守执法界限,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对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坚持靠前一步、主动服务,以“执法精度”与“服务温度”双轮驱动,打造“最舒心”法治化营商环境。
强化制度刚性
纵深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通过健全执法制度、优化涉企账户查扣冻审批流程、完善案件全流程监督管理系统,实现执法行为全要素闭环管理,让企业在每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加速度。
升级服务柔性
构建“零距离”护企生态圈
搭建“警企直通平台”,联合工商联、在沪重点商协会、企业家代表等,定期举行座谈会,召集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开展答疑解惑,帮助近千家企业健全机制、补全漏洞;制作开发了《常见职务类犯罪及预防》等多门课程;深入企业园区、行业协会等开展“沉浸式”调研,开展防范宣讲130余次,覆盖从业人员超万人次。针对跨境电商资金结算、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领域,提供最新经济犯罪手法讲解和常见涉企经济犯罪报案指引;创新“案例式普法”,以制作《智慧经侦》系列情景短剧、《秒懂课堂》漫画故事、风险防范宣传片等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趣味式普法形式,提升普法力度和接受度,实现宣传教育效果最大化,助力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提升识别、防范、抵御经济犯罪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下阶段,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将紧扣营商环境8.0版方案要求,持续升级智慧侦查手段,健全涉企犯罪全链条打击模式,以更精准的执法、更优质的服务、更开放的姿态,为上海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贡献公安力量。
普陀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 钱轶伦:
ECID NEWS
典型案例一
普陀警方破获
制售假冒品牌润肤霜
侵权案件
普陀区“蓝鲸”护企工作站建设成立以来,普陀警方走访企业调研需求、指导企业筑牢安全防线,为辖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
前期,在走访调研中,一本市知名润肤霜品牌向警方反映,市面上出现大量假货,侵害了企业合法利益。对此,警方高度重视,随即开展深入调查,依托市局“砺剑”系列打击整治行动,紧盯生产、包装、销售等各环节,不断循线追踪,深挖出了多个制假、售假团伙。截至目前,在市局经侦总队指导下,普陀警方针对假冒该品牌润肤霜售假团伙已开展3批次集中收网行动,先后侦破3起制售假侵权案件,共捣毁制售假窝点6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现场查扣假冒成品润肤霜1000余件,包装印刷模板4套,假冒包装纸箱、说明书等包材500余个,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系列制售假冒案件的破获,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保护了地区民营企业和营商环境的健康发展,也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在近期侦破的一起集“制作、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案件中,以吴某为首的犯罪团伙自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在未取得品牌方授权的情况下,以生产加工自营产品为由,委托一生产普通护肤品的代工厂为其生产加工无品牌标识的润肤霜;同时,指使他人仿照品牌正版样式设计、制作包材模具,并租用厂房作为组装窝点进行贴牌贴标。而后,吴某将通过网络结识的犯罪嫌疑人麦某、刘某二人发展成为分销商,通过他们开设网店,以“专柜正品”“厂家直销”“4至6折的优惠力度”为噱头对外销售假冒商品。截至案发,以犯罪嫌疑人吴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共计售出假冒润肤霜4000余件,涉案金额近百万元。
在查清上述犯罪事实后,今年1月,上海警方在广东等地公安机关协助下,先后将吴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现犯罪嫌疑人吴某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麦某、刘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依法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而另外两起案件中,4名犯罪嫌疑人也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将继续循线深挖上游,开展全链打击。
普陀区“蓝鲸”护企工作站建设成立以来,在进行日常普法宣传的同时,不断强化犯罪线索搜集,并围绕企业的发展需求及关心的各类问题,多次会同区工商联召集商会、企业家代表开办助企服务座谈会,主动赴企业园区、行业协会开展20余次走访调研,发送预警提示200余条。
下一步,普陀警方将聚焦企业的急难愁盼,不断深化“蓝鲸”护企工作站的工作,进一步会同区工商联充实丰富座谈会、法律沙龙等普法教育活动,特别是在前期调研走访中,针对企业反映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将进一步联动检法机关、法学专家,强化沟通指导,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青浦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 董十青:
ECID NEWS
典型案例二
青浦警方严打涉企犯罪
侦破一起合同诈骗案
前期,青浦某电商企业通过“蓝鲸”护企工作站向警方报案称,公司员工王某存在诈骗公司资金的重大嫌疑,且该王已失联。警方立即开展立案侦查,一方面全面调查案件情况,另一方面对犯罪嫌疑人开展追逃缉捕工作,迅速破获该起涉案金额超8000万元的合同诈骗案件。
经查,该电商企业主营的数字化服务系为供需双方提供网络交易平台。2022年6月起,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担任平台销售总监期间,为牟取不法利益,与前夫朱某合谋在平台注册了多个虚假采购账户进行下单,并指定由朱某实际控制的公司进行供货。在供货方未实际供货,采购方也未实际付款的情况下,两人通过伪造、上传货物签收证明、付款凭证等方式制造交易成功且完成支付的假象,以此骗取平台向供货方朱某实控的公司账户支付结算交易费用。截至案发,王、朱二人在平台累计虚假下单300余笔,诈骗公司资金超8000万元,非法获利3000余万元。
朱某通过伪造代付款证明在平台虚假下单
2024年9月,依托国际警务协作,出逃境外的王、朱二人被遣返回国。目前,二人已因涉嫌合同诈骗犯罪被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案件侦破后,警方走访报案企业,进一步指导企业完善“内部采购审批流程、管理人员权限、支付结算系统”等内部风控流程,并及时开展普法教育,帮助企业扎牢篱笆,提升防范经济犯罪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青浦警方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特别是“蓝鲸”护企工作站建立后,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职能资源,制定了安商助企18项举措,强化侦查破案和助企服务效能,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警方提示
请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轻信低价广告,选择官方旗舰店、门店购买商品。如市民群众发现相关违法犯罪线索,可及时向警方举报或通过“蓝鲸”护企工作站向警方反映。
值班编辑:盛杰、张沛然
刚寄出去的“闪送”,蜀黍为何紧急召回?
车牌前挂反光背心的“显眼包”找到了
他是与诈骗赛跑的 “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