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默默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平凡工作背后,他们有哪些酸甜苦辣?2月17日,记者跟随石家庄市网约车司机张磊出车。
张磊管上班叫“上线”,她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早上6时30分前上线,开启一天的工作。当天,张磊提前10分钟出门,先拔下电动汽车充电插头,再摇下车窗,然后铺平坐垫。
“乘客的需求千差万别,但舒适和方便是共同的。”张磊一边检查车辆状况一边说。为了这份舒适,她一天几次摇下车窗通风换气;身高一米八的她,蜷着腿坐在驾驶位上,尽量给后排乘客留出宽敞的空间。
准备妥当,张磊手机登录网约车系统,进入“听单模式”。方向盘中央,贴着孩子的小照片,“为了他们也得好好干,稳当着开”。
为什么当一名网约车司机?张磊说干这行自由,照顾老人、孩子不用请假。1988年出生的张磊有好几个角色: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古稀父母的独生女儿、入行8年的网约车司机、60多名网约车司机的小队长。每个角色背后都有沉甸甸的责任:挣钱养家、辅导孩子学习、每月陪父亲复查身体、帮同事们解决工作难题……事情虽多,但张磊做起来却有条不紊。
手机传来“嘀嘀”声,紧接着“平台为你接到订单……”的声音响起,张磊伸手轻轻一点,如同朋友圈抢红包一般,接单成功。早起路上车少,不到两公里的行程,张磊只用了五六分钟就将乘客顺利送达。“甭管远近,有单跑着心里就安稳。”张磊说。
稳,是张磊口中的高频词,平时开车更是稳字第一,“上有老下有小,我就得稳住”。
怎么才能多接单?“看口碑值,距离乘客同样远近,排名高的就能优先接到订单。”接单间隙,张磊告诉记者,口碑值包含乘客的评价,以前她就在这方面吃过亏。
2017年刚开网约车的时候,张磊跟陌生人说话发怵,语气硬邦邦的。乘客随手一个差评,平台推单减少,空车率很高。
涨分,一度成了她的头等大事。每天出车前仔细擦拭座椅、仪表盘,车门内侧备上湿纸巾和手机充电线,乘客上车后,张磊再确认一遍准确的下车点。遇上好说话的乘客,就跟人搭讪:“我这儿有任务,就差一个好评了,能帮我点一下吗?”
张磊现在口碑值是以前的6倍多,女司机的细致耐心给她加分不少。
2月17日,网约车司机张磊工作间隙,为自己点赞加油。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上午10时左右,接到一单代叫车,从省人民医院门口接上一位阿姨回青园小区。手机显示的下车点是小区西门,张磊听说老人还得走一大截,直接把车开到楼门口。老人很感动:“姑娘,下次我还坐你的车。”张磊利索地回应:“阿姨,让家里人给我个好评就行。”
从小区出来,手机没了动静,张磊直奔几公里外的火车站。“商超、医院、火车站人流密集,机会多,咱们就近寻找机会。”张磊说,开网约车看起来简单,单子平台推送、跟着导航走,但是怎么能多接单,路况拥堵时接什么单子,这里面学问很多。
驾驶位下面,两个大苹果滚了出来,这是张磊给自己带的午餐。张磊的午餐很简单,有时吃点饼干、面包,省事又耐饿。看到记者端起相机,张磊赶紧叫停,不想父母和孩子看到心疼,她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家人。
下午4时开始,网约车迎来订单高峰期,手机上不断响起“嘀嘀”声,业务一单接一单,东到开发区,西到红旗大街,南到南三环,北到正定……晚上8时,高峰还在继续,张磊把系统一关,收车回家,给孩子检查作业。一天跑了23单,行驶里程270公里,属于稳定发挥。
张磊说,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入行干网约车,一份工作让她在经济上有了保障,心里有了底气。借助做网约车司机的便利,她还成为几个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义务送考、参加环保活动、宣传石家庄,有的公益活动张磊特意带上孩子。“多参加正能量的活动,人也会开朗、乐观。”张磊笑着说。
她的笑容里,有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望。(河北日报记者 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