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情绪”的准备

文/周长行

因为读过鲁迅的很多东西,渐至积累出要到他的故乡绍兴走一趟的“念头”。春节后,我一直在做着去的准备。到现在之所以没有上路,是因为我在等候着天气真正转暖,把屋里的花花草草搬移到楼下的花池里,尽可放开心地去周游世界。

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阅读的优先选项便是鲁迅,做做旅游前的“热身”运动,也算一种旅游攻略吧。

我是看过鲁迅全集的,再读都算重读。然而,“急用先学”似的重读,其感觉自有独到之处,比如,要去鲁迅的故乡,我重读的第一篇竟是他的《故乡》,下意识地选择吧。

其实,我对《故乡》是再熟悉不过的。读初中时,读它,背它,写读后感。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多次地与之邂逅。每读一次,每遇一次,都会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滋味涌上心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如果如今再让我写一篇读后感,我想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这些“农村人”,都会有闰土这样的少年玩伴的。我们应该感谢同是“农村人”的鲁迅,是他,也只有他把无数个“农村人”心中的闰土定格成为我们心中的那个样子。

在读着《故乡》的时候,我也盘算着到绍兴时能否领略到闰土的身影,恐怕是极难了呀!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定居广州的老朋友姚国发(我们曾在一起做《大京九》电视节目)在微信上提醒道:长行,绍兴应该下雨天去,其乡土情绪更接近鲁迅笔下少年的闰土。

为啥非要是下雨天呢,何为“乡土情绪”,什么是“更接近”?

我在湘西待过二十多年,深(甚)知“雨天”是啥天,过惯了“天无三日晴”的日子,整个人就像终年被闷在一口大缸里。若盼出太阳的日子,你得耐着心地去“熬”。太阳露脸的日子,便是可以喘口气的时候。其中的滋味非亲历者而不能体会。

熬不到头的“雨天”,才能造就闰土这个人物的“乡土情绪”。闰土原本就是从这种“情绪”里脱胎出来的呀。

我懂得的,我也在天天看绍兴那边的天气预报,一旦“雨天”来临,我的花花草草出屋,我出发的“情绪”自然高涨起来,至于能否与“闰土”不期而遇,那就真不好说了。

(写于2025年2月25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①长篇报告文学集《鲲鹏腾飞的地方》(1988年8月,广州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②《大京九解说词》(与人合作。1996年3月,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③长篇报告文学集《赵忠祥写真》(1996年11月,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④长篇纪实文学《乔羽恋歌》(1999年4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⑤长篇人物传记《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2007年7月,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⑥长篇报告文学集《伟大的我们》(2011年8月第一版,2011年12月第二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⑦长篇报告文学《大浪淘金》(2012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