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张爱萍在组建国防科工委领导班子时,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这次选拔,他一改往日的规则,直接采取了“群众推荐”以及“组织审核”相结合的办法。

这就导致最后选出来的成员与之前大相径庭。在二级部的干部中,43岁的伍绍祖竟然拿得头筹。



最终,领导们决定遵从民意,直接将他连跳三级,从副师级升到大军区副职。

而面对少数人的异议,张爱萍却表示,这符合干部标准。

那么伍绍祖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在如此年纪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连跳三级

1982年,时年72岁的张爱萍,已经明显感觉到身体每况愈下。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决定卸任国防科工委主任,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结果,得知他想要离职的消息后,中央百般挽留。杨尚昆还亲自找他谈话,想让他改变心意。



既然感觉国防科工委的工作太耗精力,那就给他换一个轻松点的工作。于是他便提出让张爱萍来军委担任副秘书长,给他当个助手。

一开始张爱萍本想拒绝,他之所以想退休并不是嫌弃工作太累,而是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会耽误工作。



但得知中央这边确实还需要他工作后,他便同意了杨尚昆的请求。不过,他还是决定不再兼任国防科工委主任,让更有能力的人来接替他。

不过组建科工委的领导班子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当时军队正在进行改革,国家开始提倡启用更加年轻化、专业化的干部。



但新干部们又没有太多工作经验,所以很多部门都不敢轻易任用这些年轻人。

这就导致老干部们纷纷退下后,新干部们并未完全顶上,出现了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

张爱萍仔细思考了几天,却还是没确定该提拔哪个。左思右想后,他决定还是将选择权交给群众。



之后他便以“群众推荐”,再加上“组织审核”的方法,在内部发起了选举活动。

果然,这个方法的效率出奇地高。没过几天,最终的选举结果便出来了。

各级干部中各年龄段的都有,还算比较平均。不过总体来说还是老干部获票多一些。



但让人惊讶的是,在二级部领导的选票中,竟然是时年43岁的伍绍祖拔得了头筹。

得知结果后,众人还以为票数错了。后来工作人员再次数了几遍后确定没错。

也不怪大家这样怀疑,毕竟对于这个级别的岗位来说,伍绍祖实在是太年轻了。



况且他现在只是个副师级干部,能胜任这么重要的职责吗?

但这既然是民意,就不能再更改。于是张爱萍将他列入科工委副主任的名单后,就上报了中央。

就这样,伍绍祖直接从副师级,跨越了正师、副军、正军三个台阶,直接被提拔到了大军区副职的岗位上。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担心伍绍祖年纪过轻,工作经验也不多,难以胜任这么重要的职务。

面对大家的争议,张爱萍则坚定地回应道,他对伍绍祖进行过长时间考察,并且确定他的工作经验和能力都不缺,符合年轻干部的标准。



在张爱萍的支持下,这些质疑声也逐渐消失。

而伍绍祖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便一直兢兢业业地奋斗在国防科技战线,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难以想象,伍绍祖同志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和能力,可以得到张爱萍将军的器重,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



漫漫革命路

伍绍祖同志之所以能在一众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他“特殊”的童年经历以及三位重要“导师”的协助。

他出生在1939年的西安。他的父亲伍云甫以及母亲熊天荆,当时都是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重要领导。



后来华北的抗战形势逐渐严峻,中央考虑到他们母子的安全,便派人将他们接到了延安。

后来他的母亲因为旧疾复发,住进了中央医院。见年幼的伍绍祖没人照顾,朱老总便收了他当“干儿子”。



也就是说,他是在一众革命领袖的亲自教导下长大的。也因此,他从小便形成了坚定的革命思想,养成了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

1947年,胡宗南率领大军进攻陕甘宁地区。延安的形势忽然变得危急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刚满八岁的伍绍祖便跟随部队开始了艰苦的急行军。一路上他没喊苦没喊累,也不让人照顾,一口气走了40里地。

中途遭到敌机的轰炸,伍绍祖便帮着医护人员抬伤员,组织儿童团进行隐蔽。



等到了晚上,大家来到一个没人的村子进行休整。彼时众人饥肠辘辘,疲惫不已。

伍绍祖便带着几个同龄的孩子挨家挨户地找粮食。但忙活大半夜,他们只找到了一包辣椒面。最后,他用凉水将辣椒粉冲了,一一分给了众人。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伍绍祖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日子。他从山西穿越汾河,又越过太岳山,终于抵达了最终落脚点武汉县阳邑镇。

整整2000里的行军,小小的伍绍祖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而这段艰苦的经历,也成为了他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新中国成立后,他便进入了北京101 中学学习。

195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工程大学物理系,后来又考上了研究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栋梁。

除了具有高学历外,伍绍祖能有后来的成就也离不开三位“导师”的精心栽培。



三位重要的老师

1969年,伍绍祖来干校学习,并在这里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导师——胡耀邦同志。

两人虽然年龄差距很大,但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后,两人因为志同道合成为了“忘年交”。



在这段期间,胡耀邦成熟的革命思想、丰富的知识以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深深影响着伍绍祖。

拿他的话来说就是,胡同志是他的思想理论老师。

到了1972年,他又被调到了王震将军身边担任秘书。在这位老革命家身边,他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一副刚正不阿的性子。



王震将军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也让他当成了奋斗终身的信条。那就是“只要是对党和国家有好处的事,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去干”。

此后,他对党对人民都始终保持着一颗无限忠诚的心。

而王震将军对于他来说,则是政治老师一样的存在。



一天,王震带着他去拜访叶帅。当叶帅得知伍绍祖一个研究生竟然在当秘书后,当即就生气了。

他劝说王震,现在国家缺乏人才,秘书好找,但研究生不好找,应该让伍去更重要的岗位。



王震将军就将这件事记在了心上。后来张爱萍得知此事后就亲自将伍绍祖要了过来,让他从事原子能事业。

在这段时间,张爱萍便一直细心教导他,让他多向老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

伍绍祖铭记于心。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国防科技领域有了巨大的进步。



虽然他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他心里清楚,他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张爱萍这位工作老师的帮助。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便一直谨记着这些革命先辈们的教诲,时刻坚守在国防建设的一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