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德国又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个曾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国家,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时代背景下,又唤醒了他们骨子里那种保守而激进的基因。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5年2月24日,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了第21届联邦议院选举的初步结果,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以28.6%的得票率拔得头筹,极右翼的选择党则以19.5%的得票率紧随其后,成为议会第二大党,现任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只拿到了16%的选票,黯然承认失利,这场选举不仅让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弗里德里希·默茨有望登上总理宝座,也让德国政坛的右转趋势变得势不可挡。
德国人用选票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经济低迷、移民问题、能源危机,这些老大难的问题让选民们对朔尔茨政府失去了耐心,而联盟党抓住了这个机会,打出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口号,承诺通过务实政策重振经济、保障就业,默茨这位曾经与默克尔闹翻的保守派领袖,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德国的新希望,他的强硬移民政策和减少对美依赖的外交主张,成功吸引了大批选民。
说到默克尔,这位德国前总理的名字依然在选举中频频被提及,她执政16年,以其务实的中立主义政策被称为“欧洲稳定剂”,但也因为过于保守而被批评错失了改革的机会,如今,她的政治遗产正在被重新审视,而她的老对手默茨则成了这场选举的最大赢家,默茨曾因与默克尔的权力斗争淡出政坛,2022年重返政坛后迅速崛起,如今终于站上了德国政治的巅峰。
然而,这场选举的真正黑马还另有其人,那就是极右翼的选择党,这个成立于2013年的年轻政党,最初以反对欧元区救助计划起家,后来逐渐转向反移民和民族主义立场,党派总理候选人魏德尔以其干练的行事风格和流利的中文能力备受关注,尽管选择党未能进入政府,但其得票率的显著上升无疑反映了极右翼势力的崛起,魏德尔的政见包括加强边境管控、反对欧洲一体化、强调德国利益优先等,这些主张在部分选民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魏德尔在德国无论政坛还是民间,都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她的语言、神态甚至政治光谱,都容易让人想起一位故人,不过,与落榜美术生的遭遇不同,魏德尔是绝对的社会精英,她激进而保守的执政理念,只能说明一件事,右转不仅是德国民众的意愿,也是很大一步分社会精英的共识,这就像是一种宿命,德国又回到了当年那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
德国的选举制度也在这场大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混合成员比例代表制,选民投两票,一票选候选人,一票选政党,政党需获得至少5%的得票率才能进入议会,这一制度确保了多党制的稳定性。然而,这也意味着德国政坛传统上不存在单一政党独立执政的情况,联合政府是常态,此次选举后,联盟党需要与社民党、绿党等党派谈判组阁,组阁过程可能充满挑战。
德国政坛的右转不仅影响了国内政治,也对欧洲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联盟党的保守立场和选择党的极右翼倾向可能削弱德国在欧盟中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剧欧洲的分裂,默茨主张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但其亲美背景和特朗普的支持可能使德美关系更加复杂,此外,默茨对华态度强硬,曾多次批评中国,未来中德关系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2025年德国大选不仅是德国政治的转折点,也是欧洲乃至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信号,联盟党的胜利和选择党的崛起,反映了德国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渴望,然而,右转的德国能否在保守与开放之间找到平衡,仍需时间检验,未来的德国政府将面临经济复苏、移民管控和外交政策调整等多重挑战,其选择将深刻影响欧洲和世界的未来。
这场选举让人不禁想起默克尔时代的稳定与朔尔茨时代的动荡,未来的德国将走向何方,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或许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德国的政治风向已经变了,而这场变化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