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一届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于当地时间23日举行,约5900万选民选出的630名联邦议院议员将最终确定下任总理人选。
根据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24日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以28.6%的最高得票率在选举中获胜。
而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社民党)得票率为16.4%,仅排在第三位。有媒体称,这一得票率比2021年大选时低了近10个百分点,是德国社民党161年历史上的最差成绩。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截图
德国成为欧盟“最悲观的国家”之一
德国上次联邦议院选举是在2021年9月。本次选举本应在四年后的今年9月举行,而选举被提前半年多举行的原因,就是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自民党—绿党执政联盟因无法采取一致政策应对德国财政预算危机而提前瓦解。
换句话说,是“糟到不能再糟”的德国经济,注定了这个本就理念不合的脆弱执政联盟难以坚持到任期最后。
同样,经济也成为本次选举中的头号议题。
统计显示,本次选举的投票率为83%,创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德国统一以来的最高纪录。有媒体称,这显示出面对目前的困境,德国民众希望改变。
“欧洲动态”新闻网报道截图
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素以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闻名于世。但过去几年,德国经济几乎停滞,从曾经的“领头羊”变成了“落后生”。
之所以如此,除基建、人口、官僚主义等结构性因素外,西方制裁俄罗斯引发的能源危机是重要原因。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三年来,德国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根据一份最新报告,与2021年相比,德国天然气价格已上涨74%,导致整体供暖成本平均上涨了61%。目前德国一个普通三口之家的年均能源开支达到5407欧元,比2021年(4121欧元)大涨了31%。
美国著名投资网站GuruFocus报道截图
专家表示,目前尚无迹象表明能源成本会回落至三年前的水平,相反可能会在未来进一步上升。
受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德国陷入持续高通胀,能源密集型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严重受困。
而美国不仅借这场危机向德国等欧洲国家高价出售自家液化天然气,而且通过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等保护主义产业政策吸走德国等国的优势制造业产能,令后者深陷去工业化危机,竞争力严重下滑。
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实际下降0.2%,这也是自2003年以来德国经济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
“德国之声”网站报道截图
民调机构盖洛普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对自己目前生活水平持悲观态度的德国人占比达38%,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任何时候,也使德国成为欧盟最悲观的国家之一。
盖洛普民调结果图表
有法国媒体指出,正是经济低迷和高通胀,再加上高昂的能源账单,使得执政的德国社民党支持率不断下降,并最终在本次选举中退居第三位,“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再是德国两大政治力量(基民盟和社民党)之一”。
而这“失去的三年”也让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抓住了机会,赢得了选举。
法国24小时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这不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本次选举的正式结果将在未来几天公布。根据德国宪法,选举后30天内必须召开联邦议院首次会议选出新的总理。
若不出意外,默茨将会顺利当选。而德国民众普遍希望新总理组建一个稳定的、能够带领德国经济走出困境的政府。
然而必须看到的是,已经被能源危机和《通胀削减法案》等美式保护主义政策坑得体无完肤的德国,还将面临美国新一届政府关税政策的威胁。美国是德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欧贸易战一旦爆发,德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最大输家。
路透社:德国认为美欧贸易战不会有赢家
此外,美国新政府的对外政策变化,也给德国和欧洲未来政策取向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可以说,德国新政府的组成将影响德国乃至欧洲的发展方向。
英国《卫报》就此发文评论称,“德国正在让欧洲屏住呼吸”。
文章认为,德国一贯具有的重要性意味着,这次选举将有助于决定欧洲能否应对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事实上,在特朗普政府公开抨击整个大西洋联盟似乎让欧洲自生自弃之后,德国现在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默茨在胜选后也承诺,将尽快组建新政府,确保德国重新回到稳定、高效的治理轨道。
他表示,“欧洲正在等待德国再次承担起更强大的领导角色”,“对于我来说,尽快加强欧洲的实力绝对是当务之急,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因为“美国人,至少是这届政府,基本上对欧洲的命运漠不关心”。
“欧洲动态”新闻网报道截图
但显然,德国未来领导人的执政之路将布满荆棘。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观察到,很可能会出任德国新总理的默茨并没有表现出候任领导人的那种乐观情绪,而是不加粉饰地讲出了一位直言不讳者眼中的事实:与以往那么多次联邦议院选举不同的是,本次选举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动荡感。
文章预计,“德国下任总理上台的背景将是选民怒气冲天,经济停滞不前,世界正以不利于欧洲的方式迅速被颠覆。这不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撰稿丨黄彪 罗光旭
编辑丨林维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