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德国政治舞台迎来了新一轮的大选,这场选举不仅关乎德国未来的政治走向,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较量中,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遭遇滑铁卢,仅以16.4%的支持率黯然收场,远低于其昔日的辉煌,这也意味着德国总理一职将迎来新的面孔。
朔尔茨已坦然接受选举的失利,并向得票率接近29%的联盟党表示祝贺,该党在选举中大放异彩,其领导人默茨有望接棒成为德国的新一任总理。
然而,在聚光灯下闪耀的默茨虽然即将登上权力的巅峰,但在这场选举中另一位政治人物的崛起同样不容忽视,她便是德国选择党的领袖魏德尔,一个被部分舆论称为“女版希特勒”的极右翼人物。
尽管默茨领导的联盟党赢得了选举,但魏德尔及其选择党的表现同样抢眼,他们以20.8%的支持率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选择党在德国政坛的崛起,更预示着魏德尔可能成为未来德国政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魏德尔,这位1979年出生于德国西部威斯特法伦州的女性政治家,年仅46岁,相较于即将步入暮年的默茨,她在年龄上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作为选择党的领袖,魏德尔和她的政党秉持着极右翼的政治立场,深受民粹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一特性与历史上的希特勒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然而,在魏德尔的个人生活中,却展现出了与其政党价值观截然相反的一面。
尽管选择党坚守传统的家庭观念,捍卫一男一女的家庭模式,并极度排斥外来文化,但魏德尔本人却是一位女同性恋者,她与相恋多年的女伴萨拉共同生活在瑞士,并育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孩子还是斯里兰卡裔的电影制片人。
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或许正是选择党为了争取更广泛选民支持而采取的策略之一。通过推举一位看似“温和”、“多元化”的领导人,选择党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加主流、更具包容性的政治力量。
生活管生活,工作归工作。
魏德尔的极右翼本质愈发强烈,近年来在她的领导下,选择党近愈发激进,其政治主张和言论频频引发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魏德尔及其政党在德国政坛的崛起与德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头羊,近年来却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遭受重创,而德国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之一,更是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2024年,德国GDP同比实际下降0.2%,这是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
经济衰退、国民收入下降、物价上涨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使得民众对现任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在这种背景下极右翼政党选择党凭借其夸张的口号和激进的政治主张,成功吸引了大量选民的支持。
魏德尔与中国的渊源也是她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据报道,魏德尔曾在2000年代长期居住在中国,不仅学习了中文,还在中国银行工作过长达六年的时间。这段经历让她对中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人猜测如果魏德尔在未来真的成为德国的总理,她可能会因为在中国的经历而对中国抱有好感。
但这种猜测或许过于乐观。毕竟,政客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极右翼势力更是以维护本国利益为首要目标。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因为魏德尔在中国的经历就认为她会对中国持友好态度。
从选择党历年的支持率来看,其崛起之势不容忽视。2021年德国大选时,选择党的得票率还仅为10%左右,而到了这次大选,其支持率已经翻了一番,达到了20.8%。
这一成绩不仅让选择党在德国政坛站稳了脚跟,更让魏德尔成为了未来德国政治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四年后的2029年大选,选择党完全有可能获得最多的支持率,使魏德尔成为继默克尔之后德国的又一位女总理。那时的她才年仅50岁,正值政治生涯的黄金时期。
魏德尔及其选择党的崛起,反映了德国社会对当前政治和经济现状的不满。在经历了希特勒时代的痛楚之后,德国民众对极右翼政党本应保持警惕和反感。不过,在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极右翼势力却趁机崛起,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来争取支持。
对于德国而言,未来四年将是决定其政治走向的关键时期。默茨领导的联盟党能否扭转德国的经济局面,缓解社会矛盾,将直接关系到选择党是否能够进一步壮大并最终夺得大权。而魏德尔及其选择党的表现,也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