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它本是指人们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来维持生计或发展产业。但要是把这种思路套用到教师这个职业上,认为老师可以靠给学生补课发家致富,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传递知识、塑造灵魂的神圣事业。教师的职责是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学识和爱心,为学生点亮求知的灯塔。每一位走进校园的学生,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信任老师,期待从老师那里获得成长的养分。而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就肩负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应该全力以赴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从师德的角度来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靠给学生补课谋取私利,无疑是对师德的严重践踏。当补课成为一种逐利的手段,老师的关注点可能就会从教学质量转移到经济收益上。这不仅会破坏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崇高形象,还会让教育这方净土染上功利的色彩。真正优秀的教师,会把精力放在提升教学水平、钻研教学方法上,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纷呈,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充分吸收知识。
再者,违规补课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它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如今,学生们在学校已经要面对繁重的课程和作业,如果课后还要参加各种补课班,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威胁。另一方面,这也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很多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补课费用成为了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重担。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有些学生确实在学习上存在困难,需要额外的辅导。但这种辅导应该是出于教育的初心,在合理、合规的框架内进行。学校可以组织公益性质的课后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免费的帮扶;老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而不是将其商业化。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的价值,在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知识、有品德、有担当的学生,而不是通过补课装满自己的钱包。我们期待教育能够回归纯粹,让老师在讲台上安心教学,让学生在教室里快乐学习,让教育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