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从被嫌老土到化身打工人版中央音乐学院,中间只隔着一个北京夜校。

下班后偷偷报名声乐夜校,只为年会上逃过演小品的宿命、用歌喉惊艳四座的打工人,惊讶地发现原来抢不到名额的夜校就开在公司附近的KTV:大望路校区的课开在合生汇的星聚会,五棵松的同学就去华熙万达的唱吧麦颂,遍布各大商场的KTV解决了下班后还要横跨北京城通勤40分钟上课的难题。

想象一班的同学围坐在KTV包厢的皮沙发上,在幽暗的镭射灯下听老师讲解“二分音符只有全音符的一半长”,大屏幕上的MV播放到重难点句,麦克风在老师点名“你来试一下”之后轮换到下一个人手上。

当晚唱得最好的同学将获得使用台上立式麦克风展示的殊荣。


夜校不拘一格把实战融入教学,而KTV也得以找到机会填满空置许久的包厢。

虽然前两年“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去KTV了”的疑问,宣告了这个带着千禧年味道的英文单词似乎正在远离年轻人的记忆,但回过神来,不少人发现,KTV依然是上至老年团下至00后喜闻乐见的娱乐场地

只是年轻人再回到KTV,似乎和唱歌没啥关系了。

如今把KTV当自习室的人,可能都多过去KTV玩“摇骰子输了唱歌”的人。

KTV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沉浸式自习地:单人独间,桌椅大屏插座齐全,渴了饿了都能随时呼叫服务员。压力大了拿起麦克风吼两嗓子,然后低头继续在电脑上打下“方案_第25版”。如果当天方案做不完又临近ddl,还可以买通宵券接着做,价格更划算。


图源:小红书@小红薯a64o055

KTV更好用的场合是练习毕业答辩或教师资格面试。屏幕上投影你的PPT,拿起麦克风化身讲台严师,别人在旁边包厢嘶吼“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听到你这边传来响亮的“上课了同学们好请坐”


图源:小红书@耶耶鱼籽

与时俱进装上了投屏功能的KTV则被开发成私人电影院。早有人意识到KTV的高清大屏用来放360p的古早MV简直大材小用,于是带上外卖奶茶,和朋友投屏一部一直想看的电影,消磨一个下午,成了KTV的正确打开方式。比起隐藏在居民楼角落、你也不知道躺过多少情侣的私人影院,KTV更像是为“真的需要一个放松的下午”的人准备的私人空间——商场连锁大品牌,干净健康有保障。

去KTV唱歌也不一定得是社交活动。

“一个人去KTV连唱三小时减肥”,听起来比什么椭圆仪、超模机都诱人得多:I人终于不用忍受健身房的尴尬,自己选歌,想停就停,做到了真正的“无痛刷脂”。当然要达到减肥效果,凤凰传奇这一类劲歌热舞的效果显著好于陈奕迅,有人记录自己在KTV唱5小时50分钟,足足消耗1485大卡。K-pop人则找到了最佳练功房:每唱一首就得跟着MV站起来舞一段,心率130不在话下,帕梅拉40分钟有氧操都没这么高强度。


图源:小红书@刚上班想退休

“感觉下一步可以发明健身房KTV,一人一个房间爬坡唱歌,我都不敢想我有多永动机。”

当然不想把唱歌变成军训,那么你也可以去KTV里享用美食,如今的KTV为了吸引年轻人纷纷化身华丽包厢版餐厅,深谙什么叫“留住一个人先留住他的胃”。纯K靠一碗台湾卤肉饭变成打工人的“周末穷鬼食堂”,35一份的卤肉饭和17一杯的珍珠奶茶填满你欢唱一下午后空虚的胃。KTV餐饮突破啤酒、花生米之后再无上限,一路从中餐、火锅、烤肉卷到了海鲜自助,“吃饭一小时,唱歌5分钟。”


“年轻人不爱去KTV”是不争的事实:2024年全国现存KTV门店不足5万家,2015年至今KTV的数量减少了7万家

90年代,KTV从奢侈消费场所转型为薄利多销的“量贩式”,第一家开进大陆的量贩KTV是来自台湾的钱柜,将最早按歌曲收费的计价模式改变成按每小时来计价。2000年左右,宝乐迪、麦乐迪、纯K等量贩KTV品牌纷纷开始在大陆开店,KTV一时成为最流行的娱乐方式。巅峰时期的KTV无疑是人人眼红的吸金宝地,留下了诸如“王思聪在北京KTV一晚花250万”的消费神话。


但2015年之后移动k歌软件和Livehouse、剧本杀等等新的娱乐方式的兴起打破了KTV作为大众社交消遣方式“不可替代”的地位。

KTV属于高投入的生意,选址往往在核心商业区、占地面积大,而一些大型KTV动辄三四层楼,因此客流的大幅减少迅速引起各地KTV的倒闭浪潮。

2015年,最早进入大陆的钱柜KTV关停了北京的第三家店,到2020年,北京著名高档KTV“K歌之王”也因为无法承受疫情带来的巨大亏损而宣布关门。


随着时代发展,原来随意上架盗版歌曲的KTV也面临着更大的版权监管压力,2018年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要求全国KTV下架6000多首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粤语歌曲,其中英皇娱乐香港有限公司版本的作品多达3800余首。

曾经是“一群人最容易发生爱情的地方”,如今更多年轻人开始抛弃KTV这种“充满内耗、假装和人情世故”的社交方式,不仅因为“一个人唱歌其他6个人只能低头玩手机”太过尴尬,更受限于和不太熟的朋友出去时,“‘自己点的歌被别人唱了’和‘别人点的歌我也好想唱’太麻烦了”。


而这两年KTV越走越偏的“文艺复兴”,也反过来证明着“喝酒唱歌真心话大冒险”正在丧失对这代年轻人的吸引力。

KTV的“自救”始于不再执着于“年轻、娱乐”的定位:承接成人夜校,也做老年周末休闲团。

老年人正在代替年轻人成为KTV消费的主力军。去年全国量贩式KTV中,60-70岁年龄段用户数同比增长接近30%,70岁以上用户数则增长100%。老牌KTV温莎顺势推出“夕阳红”团购卡,200元不到唱3次,成为有钱又有闲的退休族首选的“超高性价比好友聚会套餐”。

另一方面,与时俱进的营销也让KTV逐渐摆脱“老土”的名号:从三年不换的经典曲库发展到与QQ音乐打擂台,K-pop,J-pop新歌追着上新,你甚至可以在电影上映没到一个月的时候就在KTV里唱到哪吒的Rap。小众市场也大有可图:年初魅KTV和《世界之外》手游联名,举办线下演唱挑战赛,吸引大批游戏粉丝分享视频、贴文,帮KTV做了一波免费宣传。


今年2月14日,内地连锁品牌魅KTV在香港中环兰桂坊开出首家香港旗舰店,并宣布要在香港上市。成立于2017年的新KTV品牌,魅KTV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了近800间分店,立志把自己打造成“超级娱乐平台”。

年轻人还是需要唱歌的地方,“不然伍佰演唱会上从头唱到尾唱得比伍佰还熟的那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编辑|橘总

作者|肘子
设计|胖兔

封面图源|小红书@momo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