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坏回暖来了”词条登上热搜。“坏回暖”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天气突然变得非常暖和,但这种回暖往往不持久,之后可能会迎来更剧烈的降温,甚至可能出现倒春寒。这种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不利,也可能对植物和农作物造成影响。
南北方陆续开启大回暖 此次回暖是否异常?
2025年2月24日,山东济南,随着南风劲吹,气温快速上升,护城河北岸的迎春花丛开成金色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中央气象台预计,北方本次升温过程将在27日至28日达到顶峰,最高气温10℃线将抵达内蒙古东部一带,东北南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最高气温堪比常年3月下旬,黄淮一带暖如常年4月上中旬,济南、郑州等城市最高气温或冲上20℃。
南方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升温要比北方慢上一步,大部地区气温在26日至27日转为较常年同期偏高,气温高点多在2月28日至3月1日。大城市中,合肥、南京、杭州、长沙昨天最高气温还只有10℃上下,3月1日均可能达到25℃以上。这轮大回暖也将推动季节转换,江南多地有望入春。
上海气温回升,暖意扑面而来,市民脱去厚外套轻装出行。此次回暖是否异常?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这次回暖是冬春之交的一次正常过程。和历史数据相对比,此次预计华南地区的最高气温能进入历史同期前10,江南地区也差不多。而黄淮、华北平原北部的最高气温和历史同期极端最高气温相比,就差得多了,远远称不上异常。
大回暖后预计将有一次寒潮天气 是不是“倒春寒”?
中央气象台预计,3月1日至3日,中东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10℃,局部降温12-14℃,最低气温0℃南压至淮河附近。从时间进程来看,3月1日开始,冷空气自北向南快速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冷势力将一直南下至华南地区。3月1日、2日,冷空气主要影响江南以北的区域;3月2日至3日,冷空气的步伐抵达江南到华南地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这样的降温还不能被称为倒春寒。“倒春寒”一般指的是进入春季一段时间后、尤其是指春季中后期持续一段时间的偏冷现象,“3月初才刚刚迈入春季,这次冷空气也是很正常的一次短期冷空气影响,还称不上倒春寒。”
本次回暖声势浩大 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这波回暖虽然是声势浩大,但大家不要被这超前的暖意欺骗了。回暖的步子迈得大,却不扎实,后期冷空气也会杀个“回马枪”。气象部门提醒:冬末春初,气温骤升骤降,还请大家谨防感冒,不要一下子把厚衣服都收起来,要适当“春捂”,给身体一个适应气温变化的过程,慢慢等待春天的到来。
农业生产方面,中央气象台预计,从未来10天整体情况来看,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利于北方冬小麦萌动返青、南方油麦生长发育和华南早稻播种育秧。
2025年2月24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春意回暖,苗农在田间地头种苗作业。中央气象台提醒,北方冬麦区需要根据天气变化以及苗情、墒情加强麦田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长江中下游地区要做好蓄水储水,降水偏多地区及时清沟理渠,防止湿渍害发生;油麦产区根据苗情科学施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海报新闻编辑 付兴帅 综合中国天气网、央视新闻、上观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