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南区鱼洞街道全面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实效水平,护好“一老一小一新”,让民生答卷写上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暖心关爱,托起幸福“夕阳红”。依托基层智治平台数据汇集功能,采取“1+1”“1+N”结对方式,定期走访关爱227名独居老人和37名孤寡老人,并安装电弧探测器38个,燃气探测器27个,烟感探测器113个,一氧化碳探测器21个;创新推行江洲路社区“1335”工作法,以点带面服务老人1217户,服务次数3万余次;实施“老年迟暮”“天使守护”社工项目2个,建立共享食堂3个,搭建“居民派单+食堂接单+志愿送餐”服务体系;推出“微孝义诊”“微孝家访”“微孝课堂”等活动,惠及老年群众2万余人次,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服务暖心、美食暖胃、治理提温、幸福满满。

二是细心善育,真情呵护“花骨朵”。党员骨干“一对一”关爱13名困境儿童,助力梦想起航;采取“党建+”模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市级“工会爱心托管班”1个、社区儿童书屋8个,在周末、节假日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兴趣培养等活动170余场次,惠及儿童547名,撑起了儿童健康成长的“幸福伞”。

三是用心服务,厚植发展“新动力”。聚焦“党建+治理+服务”模式,建成重庆市“最美渝工港湾”——“小哥驿站”1个,让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将15名快递小哥纳入“N”力量,发挥“前哨”和“探头”作用;建成“巴人工匠·零工驿站”1个,相继促成63名大龄和困难零工人员及时就近揽到业务;承接“渝悦·就业”应用贯通,开发公益性岗位27个,帮助82人在商超、企业实现就业,稳稳托起辖区群众的幸福生活。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王若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