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2月25日讯(记者 崔新孝)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淄博市人社局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一系列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创新举措接连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评审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为淄博乡村振兴锻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生力军”,为乡村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


前不久,淄博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结出了累累硕果。3位新农人凭借自身的高超技术和突出贡献,成为全市首批荣获正高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张伟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专注于数字农业技术开发的张伟成立了山东中以现代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中以数字果园管理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种植、智能化决策和可视化管理。“有了这个平台,就像给果园装上了智慧大脑,浇水、施肥、通风,一键搞定,还精准高效。”张伟自豪地介绍。

2024年,张伟又借鉴国际成功模式,推出了国际专利葡萄俱乐部模式,构建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体,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难题。“股份合作,共享果园”等创新模式,更是实实在在地帮助果农增收致富。“果农富了,产业旺了,咱这心里才踏实。”张伟满脸欣慰。

2023年,淄博市人社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助推淄博市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从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人才智力保障,到优化金融保险服务、加强技术技能培训等多个维度,为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全方位支持。这一系列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乡土人才学习技术、提升技能的热情。“以前都是自己摸索着干,现在政府出台这么多好政策,给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干起来更带劲儿了。我得带动更多沂源的父老乡亲们投身农业创新,带领他们致富。”张伟感慨道。


桓台鑫泽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勇,也凭借在农机领域的突出贡献,成功获评正高级农民农艺师。从种植到收割,从土地托管到应急救灾,合作社的服务涵盖农业生产全链条。“我们就是要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农机服务,让种地更轻松、更高效。”李勇介绍道。

淄博市人社局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不断创新突破。2024年,在全省率先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范围,在线上培训平台专门开设免费课程专栏,截至目前,已有960名新型职业农民从中受益。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组织102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项目,参观考察先进农业经营主体。此外,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农村、田间地头,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精准定向的技术服务,助力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桓台县瑞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治勇,在获得新型职业农民正高级职称后,干劲更足了。他表示:“这份职称既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一种鞭策。政府不仅给予我们荣誉,还提供实打实的技术培训、专家服务和补贴,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近年来,淄博市人社局持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评审制度,创新采用面试答辩、业绩展示等多元化评价手段,全面考察参评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截至目前,已成功组织5批次评审,3人获评农民正高级农艺师、70人获评农民高级农艺师、120人获评农民农艺师,327人获评农民助理农艺师,选拔了一批农业技术“领头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

未来,淄博市将继续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支持力度,让更多乡土人才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挑上增收致富的“金扁担”;让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唱主角、挑大梁,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智”造先锋。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