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邵阳双清区渡头桥镇新渡村的高效设施农业连栋大棚里,机器声轰隆隆作响,邵阳亿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姚作飞开着翻地机在田间忙碌,翻起松软土壤,为春耕育秧按下“启动键”。

步入连栋大棚,实时显示温湿度的电子屏格外醒目。姚作飞介绍:“每个大棚都装了监控器和传感器,通过手机APP,能随时查看数据、远程调控。”大棚顶部,通风卷膜系统和微型气象站联动。夏季温度超30℃,工作人员在手机上操作,2分钟就能完成开棚降温;气温低于20℃,一键就能闭合大棚保温。遇到极端高温,水帘与风机协同,喷水、送风同时进行,让棚内温度快速恢复适宜。

“以前种地凭经验,现在靠数据。数字化管理让每亩地产值提升近2倍。”在基地操作室,正在调试设备的工作人员曾小峰介绍到,等到正式育秧后,调配好的肥料会通过一体化机管道直接送到大棚。蓝色肥料桶与智能系统无缝对接,施肥效率提高60%。如今,基地50余名员工里,仅需他1人操作智能系统,其余人员主要负责采摘运输,连栋大棚的集约化模式充分挖掘了土地潜力。

“一年还可以多种一茬菜,四季都能有收获。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实现智能水肥管理、变量病虫草害防治、物联网监测等。”掀开保温帘,姚作飞在新翻的土地旁算起经济账:相比传统种植,高标准连栋大棚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土地利用率可提升30%,水电成本下降60%,亩产值可提升50%。同时,减少了播种、施肥、养护等环节对人工的依赖,人工成本比传统模式降低30%,破解了农忙时节“用工荒”的难题。“智能化不仅稳定蔬菜品质,还能错峰上市,价格更有优势。”他指着新翻的土地说。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双清区用科技重塑传统农业。正如姚作飞所说:“现代农业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用智慧让每寸土地‘开口说话’。”这片满是科技元素的田野,正生动展现双清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演绎着“指尖种地”的新农事。(邹小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