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特展中的文物 长沙博物馆供图

“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特展近日在湖南长沙博物馆收官。

自2024年7月开展以来,长沙博物馆开展专业讲解630余场,举办教育活动45次,累计接待观众105.9万人次,单日观展人数突破1.28万。通过展览、数字化项目、快闪、舞台剧、出版物等形式的融合,为观众提供了多维度的文化体验,也为湖湘文化的传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展览

渔阳王后墓位于岳麓区望城坡古坟垸(今湖南财政经济管理学院校园内),1993年被发掘,1994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虽然墓葬曾被盗,但仍然是已发掘的长沙国王陵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该墓葬年代为西汉初期,属于吴氏长沙国时期,与马王堆汉墓主人辛追夫人同时代。墓葬出土文物丰富,有金、玉、漆木器等2000多件。结合器物上“渔阳”的题记和出土的“长沙后府”封泥匣、“陛下所以赠物”木楬、“王裞”木楬等材料,专家推测,墓主渔阳应为汉廷公主,嫁给吴氏长沙国的某一代国王,成为渔阳王后。

“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特展以渔阳墓为切入点,展品来自湖南省内及陕西西安、江苏徐州等地的7家文博单位总计近200件,涉及金银器、玉器、青铜器、漆木器、陶器等多种类别,再现了西汉长沙国社会一统、物产丰沛、生活富足的繁盛时代。

“‘她从长安来’简单的5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情感,渔阳王后,这位来自长安的汉廷公主,不仅为汉长沙国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表示。

一个数字化项目

除实物展示之外,展览利用无人机航测渔阳墓遗址坑、三维激光扫描渔阳墓重点文物、三维建模、动画制作、多媒体展示等科技手段,制作了数字展项——“解码渔阳”,再现了渔阳墓的修筑过程,诠释部分出土文物的内涵,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渔阳王后墓的构造布局以及汉代生活场景。

一场快闪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长沙博物馆与长沙歌舞剧院合力,通过“文艺+文博”的深度融合,以寒暑假、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假日为契机,根据汉长沙国出土文物,在展厅内推出一系列真人情景秀。汉廷提灯仕女、渔阳公主遥望长安、乐俑击筑、舞俑翘袖、王后梳妆……博物馆通过音乐、舞蹈、情景表演造型等艺术形式,将贵族日常展现在观众眼前,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汉长沙国的繁盛与大汉气象,同时推动长沙“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一幕舞台剧

长沙博物馆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旅消费新潮流,在2025年春节期间推出沉浸式展览演出互动剧场《寻长沙——文博风物艺术幻境》。演出以《乐·她从长安来》《诗·我有方寸心》《学·惟楚有才于斯为盛》3个湖湘传奇故事串联起长沙历史文化的传奇。在《乐·她从长安来》部分,以渔阳王后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乐、舞、歌、吟诵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勾勒汉代长沙的轮廓。该剧连演14场,吸引近3000人次观看。

一本书

作为展览内容的延伸以及传播湖湘文化的重要手段,展览同名图录《她从长安来》将于今年正式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大量展览中的精美文物图片,不仅以视觉的精度勾勒出每一件展品的样貌,还有专家和策展人从展览策划、形式设计、文物研究、考古研究等方面对展览进行深度思考和解读,既为观众呈现展览背后的故事和内涵,也为展览的传播和创新提供启发和参考。

2025年2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百万观众争睹渔阳王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