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雅趣与竹文化结晶
扬州个园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是两淮盐商总商黄至筠历时二十年营建的私家园林。
这座占地2.3公顷的园林杰作,不仅是清代扬州园林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文人园"的典范。
园主黄至筠以"个园"命名,取"竹"字半边之形,既暗合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文人雅趣,又以三片竹叶之象形暗喻主人"筠"字,堪称命名艺术的典范。
四季假山:凝固的时光乐章
个园最负盛名的四季假山群,堪称中国园林叠石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造园大师以独创的"分峰叠石"技法,通过石材选择、堆叠技法和植物配置的完美结合,将四季轮回凝固在方寸之间。
春山:以修竹为幕,石笋破土
入口处的春景区以1200余支石笋构成"十二生肖闹春图",每支石笋高约1.2-2.5米,参差林立如雨后春笋。
配植的刚竹、早园竹与石笋形成虚实相映之趣,地面铺设的冰裂纹铺装暗喻春冰初泮,展现出"春山淡冶而如笑"的意境。
夏山:太湖石韵,清凉世界
转入夏景区,650余吨太湖石堆叠出7米高的玲珑山体。
石材特有的涡洞沟壑形成天然光影剧场,山巅植广玉兰取其"亭亭如盖"之意,山脚池中睡莲点缀,池面架曲桥三折,游人穿行其间,可闻水声潺潺,感受"夏山苍翠而如滴"的清凉。
看山楼:园景最佳观景台
这座单檐歇山顶楼阁高9.8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二楼设360度观景回廊。
登楼北望可瞰全园假山群落,南眺可见池亭倒影,东观修竹成林,西览廊桥婉转,实现了"楼纳四时景,窗含四季山"的观景效果。
玻璃厅:中西合璧的创举
池南的桂花厅因采用进口平板玻璃作窗格而闻名,这在道光年间的中国园林中堪称创举。
建筑采用"明三暗五"格局,面阔16米,进深8米,月梁雕刻"暗八仙"图案。
每当金秋时节,厅前20余株百年金桂盛开,透过玻璃窗可见"桂影映琉璃,天香入画堂"的奇景。
南北技艺的完美融合
(一)叠石绝技:南秀北雄的对话
春、冬假山采用扬州本地的斧劈石和宣石,运用南方"透、漏、瘦"的叠石技法;夏、秋假山则取北方黄石与太湖石,运用"雄、浑、厚"的北方叠山手法。
这种"南技北材"的创造性结合,使个园成为研究中国叠石艺术流变的重要标本。
时空交织的戏剧
造园者精准计算日照轨迹:冬山雪石朝南设置,冬日暖阳照射时会产生"积雪反照"的视觉效果;秋山黄石朝西布局,夕阳映照时呈现"金秋晚照"的绚烂景象。
这种"借天光为彩笔"的设计智慧,使园林景观随时辰变幻而展现不同风貌。
盐商精神的物化表达
个园的空间布局暗含"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中央水池象征"天池聚财",四周建筑按"前宅后园"规制排列,体现儒商"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园中300余种竹类不仅是装饰元素,更是主人"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精神图腾。
这座融合了诗画意境、营造智慧和人文精神的园林瑰宝,通过四时假山的时空叙事、建筑群落的节奏韵律、竹石文化的意象表达,构建出一个可游可居的精神家园。
它不仅是扬州盐商文化的物质见证,更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留给世界的永恒诗篇。
坐落地:江苏省扬州市
结构:木与砖石结构
类型:私家园林
建设时间:18 —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