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春节前后会迎来标志着春天开始的立春节气。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春回十日梅初觉,一夜商量一并开。”乍暖还寒中,悄然绽放的梅花给人们带来新年里第一缕春的气息。



2月2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乘船赏梅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方玲摄)



2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匡河公园梅花绽放,列车从一旁驶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三虎摄)



2月19日,游客在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赏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孟德龙摄)



2月17日,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北城街道戈田村茶园内梅花盛开,游客在游玩拍照。新华社发(苏巧将摄)



2月16日,在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小鸟在绽放的梅花间飞舞。 新华社发(瞿明斌摄)



2月16日,四川省遂宁市永兴镇朝阳村梅花开放,一名游客手拿风筝走在花间小路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钟敏摄)



2月16日,在贵州省仁怀市楠竹林公园,小鸟在梅花枝头停歇。新华社发(陈勇摄)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艺人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人民广场舞火龙。新华社发(宋文摄)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欣赏鱼灯巡游表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樊成柱摄)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艺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进行非遗“打铁花”表演。新华社发(赵京武摄)

地理人文科普延伸阅读

祖国各地,诗意正月

正月,这个承载着浓厚传统文化与民族情感的月份,如同一位温婉的诗人,以她独有的方式,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轻吟浅唱,绘就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画卷。从北国的雪域风光到南疆的温暖海滨,从东部的繁华都市到西部的辽阔边疆,正月里的中国,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自然的韵律,展现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地理诗篇。

北国风光,银装素裹

在东北的广袤大地上,正月是冰雪的盛宴。哈尔滨的冰雕节,如同一座座晶莹剔透的梦幻城堡,在夜色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在银白的世界里回荡,构成了一幅幅温馨而纯净的画面。而长白山脚下的温泉,在寒风中升腾起袅袅白雾,与周围的雪景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江南水乡,温柔细腻

转向南方,江南的正月则是一幅水墨画卷。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中,古镇的石板路上,游人如织,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苏州园林里,梅花傲立枝头,暗香浮动,与古朴的建筑相映成趣,让人沉醉。西湖的湖面,偶尔有几只小船悠然划过,留下一道道细腻的波纹,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故事。

中原腹地,古韵悠长

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正月里更是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气息。洛阳的牡丹虽未至盛开之季,但古城墙下、龙门石窟旁,人们祈福纳祥,感受着古老文化的熏陶。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通过一系列民俗表演,再现了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体验了一把古代春节的热闹与喜庆。

西部边疆,辽阔壮丽

西部的正月,是另一番景象。新疆的天山脚下,虽然仍是白雪皑皑,但牧民的毡房内却暖意融融,传统的节日庆典中,歌舞升平,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热情与豪迈。西藏的拉萨,布达拉宫在晨曦中更显庄严神圣,信徒们绕宫而行,虔诚祈福,为这片神秘的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祥和与宁静。

沿海之滨,温暖如春

而在祖国的东南沿海,正月则是温暖与希望的象征。海南三亚,阳光明媚,沙滩细腻,海水碧蓝,成为人们逃离寒冷、享受假期的理想之地。厦门的鼓浪屿,海风轻拂,花香四溢,小岛上中西合璧的建筑,在正月里更显浪漫与文艺,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正月,是时间的节点,也是情感的寄托。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民族情感,它们共同编织成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传递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让我们在这诗意的正月里,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感受那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温暖与美好。

责任编辑:程家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