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国文 曹学平 北京报道
2月21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披露了一份公告,共有16家药械企业因为给予贵州省公立医疗机构回扣或不正当利益,被评级为一般失信企业、中等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
16家被点名的企业中,2家企业被评级为严重失信企业,分别是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利泰”)、贵州慈惠医药;2家企业被评级为中等失信企业;12家企业被评级为一般失信企业。16家企业中,涉及金额最低的为1.94万元,凯利泰涉及金额最高,为85.89万元。
知名骨科耗材上市公司凯利泰(300326.SZ)的全称是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在2009年变更为股份公司。这与公告中提及的凯利泰全称有两字之差。
凯利泰失信行为主要是,向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给予回扣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使其经营的凯利泰椎体成形手术耗材获得额外的交易机会、竞争优势和销售数量,累计折合85.98万元。
凯利泰产品主要可分为椎体成形微创产品、骨科脊柱或创伤产品、射频消融产品、器械消毒服务业、其他医疗器械等。椎体成形微创产品是凯利泰的核心产品,2023年营收贡献占比为30.89%。这与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公告通报的凯利泰椎体成形手术耗材基本对应。
受相关政策降价的影响,自2019年起,凯利泰结束多年快速增长的势头,业绩开始剧烈波动。其中,2020年和2022年,凯利泰两年净利润为负数。
2024年前三季度,凯利泰营业收入为7.5亿元,同比增长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下降56.59%。
就上述事件,《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邮件联系凯利泰方面进行咨询,不过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应。
另一家被评级为严重失信企业的是贵州慈惠医药,成立于1997年,股东为两名个人。其失信行为主要是,向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给予回扣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使其经营的药品获得额外的交易机会、竞争优势和销售数量,累计折合57.3万元。
公告共涉及9家贵州公立医疗机构,从国家三甲综合医院到乡镇卫生院不等,分别为铜仁市人民医院、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玉屏侗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大方县第二人民医院、思南县许家坝镇卫生院、思南县塘头镇卫生院、盘江矿务局土城矿医院。
通过案号可知,这些案件基本是在2023年和2024年作出判决的。
16家涉及的药械企业中,有的是单独涉案,有的是多家企业涉及同一个案件。比如,贵州绿原药业、贵阳起正贸易、成都诚佳欣浩商贸3家企业均涉及同一个案件,失信行为均为,向铜仁市人民医院给予回扣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使其经营的介入耗材获得额外的交易机会、竞争优势和销售数量。3家企业涉案金额分别为3.3万元、10万元、1.94万元。
据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公告,对16家药械企业的评级依据是《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级的裁量基准(2020版)》第1.1条、2.1条、3.1条,根据法院判决或相关执法部门行政处罚认定的案件事实,近3年在本省范围内,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集中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过给予回扣等医药商业贿赂行为,同一案件中累计行贿数额1万元以上、不满15万元的,失信等级评定为一般;1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失信等级评定为中等;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失信等级评定为严重。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失信等级评定为一般的12家企业给予书面提醒告诫;对失信等级评定为中等的2家企业给予书面提醒告诫,并在贵州医疗保障公众服务平台招采子系统标注信用评级结果,在医疗机构下单采购以上企业生产、配送的药品及医用耗材时,自动提示采购对象的失信风险信息;对失信等级评定为严重的2家企业限制该企业涉案药品或医用耗材挂网、投标及配送资格,限制期至2028年3月31日。
从上述公告来看,凯利泰和贵州慈惠医药2家被评级为严重的企业,在贵州的药品或耗材挂网、投标及配送将被限制3年。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