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新华每日电讯》关注园区

搭建创新好生态 吸引“凤凰”筑新巢


全文如下

近日,在苏州工业园区,博世中国新数据中心和大金苏州研发中心大楼先后启用。这是两家外资巨头分别于1999年、2003年落户当地以来的又一次追加投资。

大金苏州研发中心

博世中国新数据中心

是什么让这些外资巨头对园区念念不忘,加码创新?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泉茂伸的一席话可做注脚:“这里汇聚了顶尖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是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我们将集聚优秀的技术、人才,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领空调技术的革新浪潮。”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军

苏州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

持续探索开放与创新融合

创新与产业融合

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模式

营造满足不同发展阶段

企业所需的创新生态

在2025年园区“新年第一会”上,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表示,园区将配置最好的资源、打造最优的环境、提供最强的支持,让企业唱主角,用“智造”制胜未来、用“创新”创造未来。

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

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

园区持续优化“金鸡湖人才计划”

搭建“1+4+X”政策体系

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 去年底发布的最新版人才新政提出,整合人才供需两端资源,助力企业解决“高端人才引不来”“技术专家找不到”等难题。

• 构建更加灵活、更加务实的人才评价标准,产业核心团队按照企业贡献分档激励,青年人才根据人才紧缺程度给予生活补贴。


门海微研发总部

“2020年,我荣幸获评园区领军人才,园区提供的贷款优惠、房租减免等政策助力企业快速成长。”门海微电子总经理林雄鑫说,如今公司研发的光伏安全控制芯片成功打破国外垄断,电力通讯芯片已实现大批量出货。

创新离不开平台阵地

近年,苏州工业园区持续建设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等先进科研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位于园区独墅湖板块最东边的桑田岛

十多年前还人迹罕至

如今在多个重量级创新平台的带动下

变化可谓沧海桑田

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

通过构建创新共同体、集聚培育高层次人才、实行揭榜挂帅等办法,协助一批生物医药企业链接国内外优质资源,共同攻关“生命密码”。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

来自五湖四海的研发人员坚持自主研发,探索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实现换道超车,已在国际上率先突破6英寸单晶衬底等一批前沿技术。


“园区的各大创新平台集聚了多种类型人才,他们聚焦全球产业尖端,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苏州思尔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祥浩说,公司落户园区以来,依托苏州坚实的产业配套能力和来自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启发,研发出纳米修复银包铜浆料、激光喷墨打印核心材料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助力行业发展,目前公司已搬入新址,致力于更多创新项目。

创新离不开协同共进

• 为助力新技术实现从实验室向市场应用的“关键一跃”,园区率先推出科技成果转化保险“苏研保”,打造“园易融”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金融支持。

• 推动行业领军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共同建立创新联合体,实现协同共进。

• 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跨区域联动,通过前置设立孵化基地等办法,为企业嫁接创新资源。


在苏州智慧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科研团队联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正深度开展智慧配网技术研究。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主任陆汇文表示,通过产学研合作,中心已入驻双碳服务、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装备制造等四项重点研究领域的11个科研团队,形成一批示范项目。“园区为新技术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拉近了技术与市场的距离。”陆汇文说。


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从初创型企业到跨国巨头,苏州工业园区持续提升的创新浓度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24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909.2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16%,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89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54家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拟稿:余杨

审核:王子元

审签:黄爱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