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年来,一座被称为“苏岩礁”的海底暗礁成为了中韩两国博弈的焦点——它常年隐没在水下,韩国方面将其标注为“离於岛”。

更为过分的是,韩国在苏岩礁上修建人工建筑,妄图将其变为领土“支撑点”。

让中国无法忍耐的是,韩国以此提出“对半分原则”来划分黄海海域,试图将中线以西的大片黄海水域纳入囊中。

中韩都是黄海国家,为何对半分黄海不行?


黄海谁的?

黄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它的平均深度仅44米,蕴藏着丰富的渔业和海底资源。

黄海的名字来源非常直观,源于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冲入,将海水染成浑黄。

《史记》里便清晰地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通鱼盐之利。”

而这个齐国的“山海”指的就是黄海,可以说,这片海域不仅是古代中国的浴盐之利所在,更是中华文明向东亚辐射自己影响力的重要通道。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对于黄海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唐高宗执政时期,大将刘仁轨在白江口之战中彻底全歼倭寇水军,彻底宣告了中国在黄海区域的主导地位。


此后,从宋朝到清朝,都把黄海视为自己的“内海”,而靠海为生的当地渔民也世代在此捕捞,海疆界限清晰。

在明朝的古籍里。就明确标注了黄海诸岛礁,而现如今成为中韩博弈焦点的苏岩礁也在其中,被人称为“礁石如苏,渔人避之”。

然而,近代中国的衰落,让列强们纷纷对黄海打起了主意。

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击溃了北洋水师,强行割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中日甲午海战)

因这场惨败,中国不仅失去了从前不可争辩的海权,更是埋下了日后海域争议的祸根

二战结束后,韩国在美国的支持下,野心逐渐膨胀,开始逐步扩张自己的海洋主张,那就是黄海.......


韩国“对半分”

上个世纪70年代,借着“汉江奇迹”腾飞的国力,韩国单方面提出:要以“中间线原则”来划分黄海海域。

就是要以北纬32度到38度之间的假想中线为界,南北两侧分别归属中韩。

不得不说,韩国的这种行径是赤裸裸的“狮子大开口”。

韩国这一主张完全忽视两国海岸线长度、人口规模和历史权益的差异。

毕竟,中国海岸线长达800公里,而韩国仅仅400公里。

另外,黄海大陆架自然延伸更是明显偏向中国一侧

韩国的“对半分”其实就是借着看似公正的名义来扩张自己的领海。


(韩国对半分的狼子野心)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域划界应该遵循“公平原则”,综合考虑地理、经济、历史等许多因素。

然而,韩国方面刻意曲解公约,按照自己的狼子野心将“中间线”绝对化,甚至将苏岩礁这类水下暗礁包装为“岛屿”,试图以此扩大专属经济区。

在2013年,韩国方面更是不顾中方照会,直接在苏岩礁上非法建造直升机平台和观测站,公然挑战中国的主权。


(苏岩礁)

为了进一步抗衡中国,增加自己的底气

韩国方面还拿出了和美国的军事同盟来做文章,2013年,美国航母舰队和韩国海军一道进入黄海区域搞共同演习。

狐假虎威的韩国更是进一步放大了自己的嚣张气焰。

2024年6月,韩国方面公开表示:

在所谓的韩国东南部海域(存在部分中国方面的黄海海域)存在着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高达140亿桶,其“鲸吞半个黄海”的野心昭然若揭。


(黄海石油资源分布)

面对韩国的无理要求,中国方面当然不会惯着。

中国有理有据地表达了自己反对韩国“黄海对半分”的反驳。

其一,中国开发黄海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明确,容不得任何反对。从自然地理上来说,黄海大陆架是中国东部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地质构造上与中国海岸一脉相承。

而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勘测数据显示,黄海沉积物中七成以上都是来自黄河和长江向其输送的沙子,地理考察的实地证据根本无可辩驳。


(黄河入海景色)

而苏岩礁作为水下暗礁,根据相关联合国海洋条约,根本不具备让韩国“黄海对半分”的资格,可以说,韩国方面就是在无理取闹。

其二,中国的渔业和能源遭受威胁。黄海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渔场之一,年捕捞量超过300万吨,不仅支撑着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数百万渔民的生计。

更是直接关系到了中国人民的餐桌菜品。毕竟,要是黄海中线以西的海域被韩国控制,中国渔民的作业区将会被拦腰切断。


(中国渔民)

此外,黄海盆地里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约20亿吨,天然气1.2万亿立方米,韩国的“对半分”无疑告诉中国:

“你的资源这么多,让我来抢一点又如何”?

最重要的是,韩国的“对半分”直接威胁到了中国国家安全的地步。

从地理上直观来看,黄海是京津的门户,一旦韩国控制中线以西,美军侦察机和舰队的活动范围将直逼中国心脏。


(美国海军舰队)

2016年萨德入韩的教训已经说名,任何海域争端的让步都有极大可能成为威胁中国战略安全的突破口。

正如普京总统所说的那样:“外交抗议100次,不如让轰炸机的翅膀煽动1次”。中国方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韩方露出了自己的“强硬肌肉”。


强硬才是王道

2022年,中国海警船在苏岩礁附近驱离韩国海警船的视频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热议,有韩国网友直称:

“中国真是一个霸道不讲道理的国家!”

这就是典型的双标行为,韩国可以炮制种种挑战中方领土主权的荒谬观点,而中国为了保卫自己国家主权的合法行为就是对韩国的无理挑衅,这简直是无理取闹。

但我们如果结合韩国人的厚颜无耻,动辄喜欢剽窃中国的前科来看,反倒又习惯了韩国人对中国方面各个领域的双标行径。

例如,在学术领域里,韩国教育部门2023年修订的《国史》教科书里,韩国直接宣称:”渤海国是高丽族建立的伟大海洋帝国,疆域西大内蒙,南至长江口“。


(渤海国)

全然不顾这种伪造虚伪自大的历史叙事,被中国东北工程考古队近年挖掘出土的“贞惠公主墓志”直接证伪的现实,那份墓志铭书上,用汉字专署明确记载着:

“渤海国,永为唐臣”。

而在传统节日上,继大家都已经熟知的“韩国申请端午祭为传统节日后”,韩国又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那城墙一般的厚脸皮。


(韩国”端午祭“)

此外,在韩国2024年《岁时风俗》的修定版中,韩国文化遗产厅公然篡改历史,将中国的中秋佳节说成是韩国的“秋夕”,并称“秋夕”起源自高句丽时期。

剽窃篡改中国文化还不够,韩国方面竟然还宣称“中国的中秋节不过是蒙古入侵后,抄袭韩国的战利品文化”。

但中国方面不卑不亢,而是用自己的敦煌藏经洞文献狠狠打脸,文献里的《节候吟》明确记载盛唐时期的中国风俗是“仲秋祭月,胡饼堆盘”,比所谓“高句丽秋夕”早三百年。


(敦煌藏经洞)

就在大家以为韩国没辙了的时候,韩国学界抛出所谓的“时间折叠论”,宣称“韩国古人通过神秘仪式实现了文化时空穿越”。

可以说,韩国方面这种全然不顾脸面的文化争夺,与其在黄海的领土野心构成认知站的双翼。正如韩国无视中国警告,在苏岩礁上浇筑钢筋混凝土那样。

韩国海洋大学教授金政民在被泄露的内部报告中直言:


(钢钉)

“要在黄海划定物理疆界,必先在大众认知里重新塑造文化疆借。”

这种把地缘政治和文化掠夺捆绑在一起的恶心战略,正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新型混合威胁。

面对这种恶心伎俩,中国方面的对敌之策就是: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随你韩国怎么嘤嘤狂吠,中国这边直接亮出军事肌肉加以震慑。

因此在2022年,中国首艘航母“山东舰”在黄海开展实战演练,释放出以“实力保护黄海海权”的明确信号。


而面对绝对的实力碾压,韩国人的嚣张气焰一瞬间就消失了不少,气急败坏之下,韩国也只能在网上横加指责,出一出内心无处发泄的戾气罢了。

事实证明,维护国家主权,不仅要靠嘴炮,最重要的是靠“大炮”。

从郑和下西洋到甲午战败,中华民族的海权兴衰史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海权就有强盛,失去海权就是弱小的象征。

只有凭借强大的国力,在黄海的波涛之下,面对韩国”对半分“的狼子野心,中国才有足够的底气说不,这不仅是资源和战略的博弈,更是民族尊严和复兴的考验!

本期参考文献:

[1]李超.东海海洋权益及维护——苏岩礁问题

[2]吕蕊,赵建明.韩国对苏岩礁的政策立场析评

[3]张青磊.海洋争端与中国和平崛起——以中韩苏岩礁争端为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