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记者 李存霞 通讯员 武彬

2月17日,家住呼和浩特市的殷女士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送上一面写着“敬业一丝不苟 爱心惠及大众”的锦旗,她拉着自治区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啦!这份档案证明了我多年来的学习、工作经历,解决了困扰我的大难题!”

元宵节前夕,殷女士来到自治区档案馆寻求帮助。经工作人员了解,殷女士199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纺织品工业公司工作,后因工作多次变动,其人事档案不知所踪。现在面临退休,急需找到人事档案,辅助办理退休手续。为此,殷女士去过毕业院校、前期工作单位、人社部门等多个单位,都一无所获,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自治区档案馆。

工作人员了解具体情况后,耐心细致地帮助殷女士分析人事档案可能的留存地方,并利用自治区档案馆民生档案数据库,迅速进行查找。很快,在自治区档案馆数字档案系统中,查询到1998年殷女士辞职分流审批表及有关她本人的一些证明材料,但仅有这些材料还不足以解决殷女士的问题。

自治区档案馆保管利用处工作人员经过深入分析研判认为,从2013年内蒙古纺织品工业公司留守处移交的档案中,也许还有能帮助殷女士的档案资料。于是,专人入库对这部分档案进行了人工检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这批档案中发现了殷女士的人事档案。

得知档案被找到的那一刻,殷女士激动到热泪盈眶,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这些档案是我人生重要节点的见证,更关乎着今后的养老问题,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自治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把工作做到极致,把为群众服务的每一件事情办好,是自治区档案馆每一位工作人员长期秉持的工作态度与价值追求。近年来,自治区档案馆在服务民生上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信息共享化、检索便捷化,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力争让每一份珍贵的档案都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来源:内蒙古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