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上海的城市更新可以说是非常轰轰烈烈,各种政策利好基本没断过

其中老旧小区的改造更受关注,之前也看过原拆原建、“两旧一村”改造等方式

不过相比之下,美丽家园近百万级的规模可谓是遥遥领先



什么是美丽家园呢

“美丽家园”是一项全方位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

像基础设施改造,美化小区环境,提升小区功能等都被涵盖在内

今年上海参与美丽家园改造的街道及小区共有103个,这个体量已经证明了一件事,美丽家园仍是老旧小区改造广泛采用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美丽家园,我们也做过一系列报道,不过当时的关注点还是停留在外立面和公共空间

但这两年,或许是因为美丽家园改造的规模和数量的迅猛发展,又或许是上海城市更新力度不断加大

我发现,现在的美丽家园,真的不一样了



选择了几个代表案例,我们去现场看了看现在上海的美丽家园发展到哪一步了

01

连美丽家园也开始有审美体系了

以往我们觉得美丽家园改造就是单纯对建筑外立面进行重新粉刷

但现在的美丽家园已经演变成一场全方位的美学升级

第一是从立面改造开始

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美丽家园的外立面改造真是越来越好看



密三居民区商检公寓,作为曲阳路街道“美丽家园+”试点小区,经历整改后呈现出全新面貌

小区外立面,采用红砖色与米黄色相互映衬,整体氛围显得沉稳内敛

住在这里的居民说,在进行改造时,工作人员专门把样品工艺展示在小区出入口


图片来源:上海虹口

并在现场罗列出不同的配色方案,供居民参考选择

这样的情况在上海并非个例,比如同样经历美丽家园改造的鑫峰苑

作为今年闵行重点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小区内第二批改造



鑫峰苑整改后,建筑立面采用大面积的黄红色块,下半部分使用有质感的砖石材料

相比之前低饱和度的效果,现在更多了一份明丽跳脱的感觉

能实现这种效果,离不开在施工阶段和居民的交流

修缮期间,施工团队也充分尊重居民喜好,向居民进行了意见征集



同时也在小区入口的服务站对样品材料进行展示

不仅是立面颜色的改变,为了外部环境的美观,在细节上也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像杨浦区邯郸路50弄小区,对门牌的造型做了多次的调整,最后考虑到军队属性,采用了臂章形状



又比如明丰苑小区,将首层栏杆进行统一更换,不仅消除了年久失修的结构隐患,还更加美观



还有一点,就是小区线缆布置方式的变化



相比老旧小区的电线横行,采用管线入地或简化的方式进行改造,小区环境也变得更加清爽

美丽家园工程除了让小区的面子变美了,里子也有兼顾到

第二是内部空间的优化

像是楼梯材料的选择,不再像之前采用涂料、水泥亦或是防滑地砖



而是铺设PVC地面解决防滑的问题,节约成本的同时,仍能取得预期效果

其次是对楼内线缆重新进行梳理

在美丽家园改造过程中,楼道内的通信线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但明丰苑可以说是完全扭转了很多人对于“老破小”楼道的刻板印象



通信线缆不再以蜘蛛网的造型附在楼道两侧,而是排布在设置好的电表箱和卡槽内

纯白涂料的粉刷也显得整体更加干净明亮

楼道里还有一个地方往往会被忽视,那就是首层楼梯的下方

相比闲置物品的杂乱堆放,如何充分利用才是关键

像新泾六村小区,将其设计成主题空间,楼梯下方的空间安置桌椅,两侧墙壁张贴海报,改造成专门的休息区



谁说楼道不能成为社交、休闲的场所呢

第三是对公共空间的更新

对于居民而言,小区变美不光要看建筑,还要看小区的公共区域

最直观的就是各种墙体彩绘,幸福村小区就直接把美丽家园改造的过程用时间轴的方式在围墙上呈现出来



这样的细微变化还有用鹅卵石覆盖的排水口



简单的加了一些石头,却成为景观布置的延伸部分

包括作为小区配套建筑的党群中心,同样进行了升级改造,外立面显得更庄重,内部空间也更加温馨



除了空间的颜值变化,在功能性方面,也因为美丽家园改造而实现了升级

02

此外,改造的维度也在发生改变

盘点美丽家园近几年的改造方向,其实它一直都在升级



从单体建筑到区域的整体改造,如今改造的精细度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首先采取行动的是小区公共区域的治理

美丽家园项目对公共区域翻新时,并没有放弃对绿化的保护和重塑

像邯郸路50弄小区进行改造时,就巧妙的将活动场地嵌入绿化内部,并重新进行植被的选取及花圃的设计



除了这种大面积的公区改造之外,明丰苑小区还把握住小空间的使用价值

将荒废的绿化空间重新利用设计成便民的绿化步道



这样既做到了新增功能区,又避开居民楼保障一楼住户的隐私性,非常人性化

其次是加大了小区环境的治理力度

近期在美丽家园改造项目中,重点实施了雨污分流措施,对小区进行了海绵城市改造和排水管道的重新设计



不仅推动了绿色城市建设,还解决了居民关于路面积水和道路异味的担忧

同样做出改变的,还有建筑垃圾的堆放

以往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会导致粉尘和异味问题



而明丰苑小区率先做出表率,设立封闭的堆放点,集中清运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除了这种大范围的更新,美丽家园还兼顾更碎片化的细节

比如邯郸路50弄小区,创新地将楼号指示牌改为夜光效果,便于夜间骑手识别



在明丰苑小区,还对管道外观进行了美化,不仅增加质感,还能与周边环境更好融合



在虹口铭庭小区,则是增设了宠物散步专线,实现了人宠分流,为养宠人和怕宠人提供了各自空间


图片来源:上海虹口

最后像鑫峰苑小区,根据居民反馈调整施工方式,从吊篮换成脚手架,提升了改造效率



从美丽家园的更新迭代历程中,我们发现如何确保改造成果更加贴合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才是改造的重要方向

03

重要的是,美丽家园也更多拥有了人视角

很多人一直觉得美丽家园的改造就是政府项目,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空间都有专人负责

但为了实现美丽家园长久持续的发展,上海选取了几个社区进行绿色小区革新试点

其中就包含居民自治模式,而这也让美丽家园改造多了很多人视角的思考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在明丰苑小区



在与小区负责人的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想要实现居民自治,背后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明丰苑小区是从2018年开始尝试居民自治的,最初也是从小项目做起



从拓宽消防通道、重建门头,到小区墙绘、停车位增加

再到保障房改造、养老院修缮,都是居民自己出钱出力的结果

居民也从这些小项目越做越大,后来完成了电梯加装以及绿色小区的改造

不过也是因为居民直接参与到小区的管理之中,深入了解自身需求,才会促进小区持续完善

“过年亲戚走动,好多人都说我们小区漂亮,连门头都和其他小区不一样,里面还干净,环境也好”



包括他们会自发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清洁小区环境、监督文明遛狗等等

“过几天天暖和了我们还打算把小区里没熬过冬天的植物给换一下,种点带颜色的花,光看着大家也感觉心情好”

我还观察到离开小区的居民会告知门卫自己原来是哪个车位,还会不会回来

而这也是方便其他车辆进入小区后能快速找到车位

在小区负责人讲诉居民自治的历程中,多次提到

“大家都愿意配合工作,态度也好,所以我们小区才会是示范小区”

居民谦让的态度确实是小区实施的重要因素,但除此之外也需要小区负责人对居民生活的细致观察

作为绿色小区的革新试点,明丰苑改造中加入了很多智能化的元素

但在改造的老旧小区中,居民多是老年人,智能设备的使用并不方便

小区负责人在了解到新门禁使用的问题后,又重新加装了老式的门禁装置



为的就是能满足每个年龄层居民的使用需求

不过智能化设备也确实是给小区居民带来很多便利的服务

在明丰苑小区,你可以24小时丢垃圾,并且不用担心垃圾箱附近会有异味



因为智能处理系统能把其处理成肥料,用于小区花草的养护,并且靠近就开门,出了问题小程序也能及时通知管理者

除了丢垃圾,居民楼的门禁还能小程序远程操控



快递也不用在小区里设置单独的站点,直接就能送到家门口

这让大家看到美丽家园的升级不单单是停留在空间层面的改造细节,而是对居民生活需求的深度观察

04

背后是有一套完整可复制的模式

其实对于美丽家园改造,每个区都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不断改进,但除了口口相传之外,更重要的是形成可以复制的模式

杨浦区作为上海首个推出并执行美丽家园改造手册的区域

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这本设计导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能被称为可复制的模式,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 理论前期的精细化

想要成为可复制的模板,就要制定能落到实地的具体措施

而这本《设计导则》里的信息量,足以了解美丽家园从0到1改造的全流程

首要就是要知道改什么

之前我们都以为只要是房龄够老的小区就可以进行改造,但在这本《导则》里,把美丽家园项目进行了更详细的划类



并且明确的列出每种类型的小区应该侧重的改造方向

例如售后公房型的老旧小区,出现的问题集中在管道年久失修、立面老旧、道路破损严重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造才能算是对症下药

知道要改什么之后,就应该考虑怎么改

还是以售后公房型老旧小区的问题为例,想要解决立面老旧的问题,重点就应该放在外观色彩和材料的选择上

而这些在《导则》中已经明确列出改造要求和步骤



要先现场踏勘,明确建筑原有材质和周边居民楼的外观色彩,进而确定方案,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开始施工

手册还提供了立面色彩的选用范围,可直接套用案例小区的模式进行改造



不仅是外立面,从地面到入户门,从原有悬挂物到屋面避雷带,美丽家园中能涉及到的方面都在《设计导则》中有所体现

至此,在前期的理论层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 中期执行的准确性

在和相关人员沟通的时候,我询问过

“美丽家园改造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施工完成呢”

工作人员给我的答复是

“《设计导则》里的要求就是必须要落地实现的效果”

而在实地的探访中,我也发现这样的标准要求并不是说说而已

像明丰苑小区的负责人,在改造期间雷打不动每周召开例会,把所有分包团队召集在一起汇报进度和反馈需求

而这种频次的会议,她坚持了整整一年

“现在的标准都是公开透明的,居民也都在监督施工,这也要求我们在执行期间只能更细致、更深入的推进工作”

比如屋顶改造,多数老旧小区屋顶属于平改坡,手册中已经把可能出现的问题直接提出规避了



但有的时候可能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是否要做上人屋面、找坡层积水要不要铲除找坡层等等

对此《设计导则》也做了专门的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



并且考虑到美丽家园改造后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同改造区域设置了不同年限的保修期

也正是因为手册中所有的施工细节在落地过程中都有规范的指导,才能达成项目落地符合预期标准的成就

第三、后期运作的稳定性

对于美丽家园项目,并不是施工完成就结束了,后续的小区运营同样需要精心投入与维护

从美丽家园涵盖的改造体量中就能发现,这并非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团队能解决的

以杨浦区为例,整个美丽家园改造方案需要进行两次方案评审


图片来源: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官方

在这个过程中,区府办、区建设管理委、区绿化市容局等单位及各街道相关负责人都要聚集到一起,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评判

并且不只是改造期间,后期小区运作中很多事宜还需要专门的部门来监管


图片来源:宝山绿容

就像绿化市容局需要长期监管小区垃圾厢房的改造和垃圾分类

不过因为手册对于美丽家园改造内容的精细分类,才使得各部分的职责得以细分

进而保证整体改造的快速推进以及后期小区运作的长久发展

但改造后的小区想要巩固建设成果,在后期运营阶段就要实现小区的品牌化

换句话说也就是小区的示范性,对此《设计导则》提出了四种可执行的方式



从公共空间、服务设施、小区建筑、文化品牌四个维度,强化小区的代表性优势

例如邯郸路50弄,作为上海军队小区改造的典范,三大社区场景的改造模式为后续军队小区的更新树立了标准



再比如明丰苑小区的绿色技术和居民自治的实施,也为其他想要尝试的小区,起到示范作用

抓住特点优势,并不断放大,才是小区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

05

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更新的具象化

提到美丽家园改造工程存在的意义

往小说是改善和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家园

往大看则是以点带面的城市更新

从单体建筑的修缮,到全小区的改造,从15分钟生活圈和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到对整个社区街道进行更新


大桥街道特色街区 图片来源:上海规划资源

相比原拆原建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美丽家园覆盖面积更大、适用人群更广泛

无论是体量还是经济投入,都让美丽家园的改造方向从概念层面真正落到实处

并随着认知的深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维度也在进一步提升

近些年来,上海从未停止自己城市更新的脚步

不仅是老旧小区改造,还有区域板块的产业革新、历史风貌建筑的焕新等等

一次次的更新都会给上海带来一批批新的活力

上海自身就是最好的案例,证明了只有在保护、改造、拆除、发展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能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也期待上海,未来会有大不一样的改变

致谢声明:本文感谢上海市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大桥街道幸福村居委会、邯郸路50弄改造团队的特别支持

以上为正文,来自铮铮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5912篇原创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