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知名润肤霜,最近饱受假货困扰。“蓝鲸”闻讯后,三起制售假冒案件告破。

女子与前夫合谋,诈骗公司资金超8000万后,逃往境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他们没有想到,“蓝鲸”已牢牢将两人盯住,最终,犯罪嫌疑人被遣返回国、落入法网……

“蓝鲸”,是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会同市工商联建立的护企工作站,也是上海警方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抓手。

今天上午,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法治护企措施成效,并通报两起典型案例。


发布会现场。

一款润肤霜,牵出3起制售假冒案件

“专柜正品”“厂家直销”“4至6折优惠”……近日,上海某知名润肤霜品牌饱受假货困扰。向普陀区“蓝鲸”护企工作站反映后,警方发现,制假售假团伙竟不止一个!

截至目前,在市局经侦总队指导下,普陀警方针对假冒该品牌润肤霜售假团伙已开展3批次集中收网行动,先后侦破3起制售假侵权案件,共捣毁制售假窝点6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

以吴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在没有取得品牌方授权的情况下,吴某团伙以生产加工自营产品为由,委托一家生产普通护肤品的代工厂生产加工无品牌标识的润肤霜;同时,指使他人仿照品牌正版样式设计、制作包材模具,并租用厂房作为组装窝点,贴牌贴标。吴某还将通过网络结识的犯罪嫌疑人麦某、刘某二人发展成为分销商,通过他们开设的网店,对外销售假冒商品。截至案发,以犯罪嫌疑人吴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共计售出假冒润肤霜4000余件,涉案金额近百万元。


民警盘点假货。

在查清上述犯罪事实后,今年1月,上海警方在广东等地公安机关协助下,先后将吴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另外两起案件中,4名犯罪嫌疑人也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将继续循线深挖上游,开展全链打击。

虚假收发货,前夫妻合伙诈骗8000万

近期,青浦区一家电商企业通过“蓝鲸”护企工作站向警方报案称,公司员工王某存在诈骗公司资金的重大嫌疑,对方现已失联。

这家电商企业,主要为供需双方提供网络交易平台。2022年6月起,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担任平台销售总监期间,为牟取不法利益,与前夫朱某合谋在平台注册了多个虚假采购账户,下单后,指定由朱某实际控制的公司供货。

随后,两人了伪造、上传货物签收证明、付款凭证等,制造交易成功并已完成支付的假象,骗取平台向供货方朱某实控的公司账户支付结算交易费用。事实上,供货方未实际供货,采购方也未实际付款。截至案发,王、朱两人在平台累计虚假下单300余笔,诈骗公司资金超8000万元,非法获利3000余万元。


民警在边境口岸和机场带回犯罪嫌疑人。

去年9月,依托国际警务协作,出逃境外的王、朱二人被遣返回国。目前,二人已因涉嫌合同诈骗犯罪被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案件侦破后,警方走访报案企业,指导企业完善“采购审批、管理权限、支付结算”等内部流程,帮助企业扎牢篱笆,提升防范经济犯罪意识和能力。

“蓝鲸”已保护200余个品牌合法权益

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助理陆敏韡介绍,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会同市工商联建立的“蓝鲸”护企工作站线下服务与“沪企管家 护企有我”线上专窗,已被纳入本月初发布的“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

去年4月起,全市17家“蓝鲸”护企工作站陆续建成。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孙正纲说,“蓝鲸”护企工作站具有警企沟通“零距离”的优势,既能及时回应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给企业“提个醒”,也能及时替企业甄别苗头性倾向性经济犯罪隐患,发现犯罪线索。

近一年来,“蓝鲸”助力警方发现并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900余起,保护了200余个品牌合法权益。

原标题:知名润肤霜遭仿造!上海警方连破3起制售假冒案件

栏目编辑:顾莹颖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图片来源:市公安局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