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民进党当局近期的一项决定,宣布不承认广州暨南大学的学历,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看似与教育无关的决定,实则暴露了民进党为了政治目的不惜牺牲台湾年轻一代未来的险恶图谋。这个决定的出台不仅让无数台湾学生和家长陷入困境,更是把台湾社会推向了更深的政治分裂与困惑之中。



当一个在暨南大学花费六年时间,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的台湾毕业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学历“被否认”,他的困惑与愤怒可想而知。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学业与职业发展,更关系到一个时代背景下,民进党当局如何通过极端手段操控两岸关系,制造恐慌,营造出一场虚伪的“反中保台”运动。对于这些求学台湾年轻人来说,他们是怀着真诚的学习与进步心态前往大陆,然而如今却被当作政治博弈中的牺牲品。这种做法,令人痛心,更让人深思,民进党到底在扭曲什么?他们究竟是要保卫什么,牺牲了什么?

民进党当局对广州暨南大学学历不予认证的决定,其背后隐藏的逻辑十分清晰,那就是“政治化”教育,试图通过一纸公告,逼迫台湾学生彻底切断与大陆的联系,迫使他们“忠诚”于民进党划定的“台湾意识形态”。这种做法,不仅是对教育的亵渎,更是对年轻一代选择的压制与束缚。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和追求,然而民进党当局却通过政策干预,剥夺了台湾学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封杀了他们通向未来的道路。

这一举动,实质上是民进党将“反中”情绪推向极致,将两岸教育合作推向政治化的极端。民进党当局用一种极其简单粗暴的方式告诉全体台湾人民:你们若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就必须接受我们的意识形态,否则你们将遭遇政策的排斥与打压。这种做法,不仅仅是破坏两岸关系,更是对台湾社会未来发展的极大伤害。许多在大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台湾学生,正是凭借着学成归国的优势,在台湾经济与社会各领域作出贡献。然而,民进党当局现在却通过这种“打压学历”的行为,否定了他们的努力与付出,甚至伤害了他们的未来。



民进党将教育与政治绑在一起,将台湾学生的未来玩弄于手掌之间,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岛内民众证明自己“抗中保台”的决心。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断送了更多年轻人前往大陆追求更好机会的权利,制造了更加尖锐的两岸对立。那些在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往往是带着开阔视野、获取全球化机会的梦想,而不是去进行所谓的“统战”。但民进党却把这一切都看作政治利益的工具,将两岸的学术、教育和文化交流视为“威胁”,给台湾社会制造恐慌。教育本应是培养人才、传承知识的领域,然而现在却成了民进党推动政治操作的武器。许多台湾学子只能在这种背景下,做出极其艰难的抉择:是继续接受大陆的学术资源,还是放弃一切,投身民进党所谓的“台湾本土意识”中?

民进党为了推进自己的政治目标,不惜牺牲台湾的经济利益与社会福祉。近年来,台湾的旅游业、教育领域和对外经济合作逐渐衰退,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民进党当局不断实施的“抗中”政策。民进党刻意营造的“反中情绪”,不但让台湾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疏远,也让台湾的年轻人失去了与全球接轨的机会。那些曾经为了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赴大陆求学的台湾青年,今天却被民进党当作“敌人”来打压、排斥。这不仅是对他们求学权利的侵犯,更是对他们未来的封杀。大陆的教育资源、学术研究、产业机会,已经成为了台湾年轻人向往的“宝藏”。然而,民进党却选择在最关键的时刻割断这种联系,把台湾的年轻人锁在一个极度狭隘的政治圈子里,无法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毫无疑问,这种政策的背后,是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化操控。为了迎合岛内一部分人对大陆的恐惧与敌意,民进党放弃了理性的判断,选择以极端手段将两岸的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彻底切断。而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台湾未来发展道路的错误指引,更是对年轻一代求学梦想的践踏。

从民进党当局的种种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台湾未来的极端看法。他们视大陆为“敌人”,视年轻人接受大陆教育为“背叛”,将两岸关系的正常交流视为“威胁”。为了在岛内政治斗争中获取更多的支持,民进党不惜拿教育、社会、甚至台湾年轻人的未来做交换。这不仅仅是对两岸关系的误判,更是对台湾社会的极大伤害。在民进党的政策之下,台湾不再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多元选择的地方,而变成了一个被狭隘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利益绑架的社会。这样的台湾,注定无法在全球化浪潮中立足,无法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才俊。民进党的做法,已将台湾的年轻人推向了一个艰难的十字路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