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近年来,台湾政坛和国际局势中涌现了许多“战略专家”和“国际大佬”,他们利用台湾在全球战略中的特殊位置,频频在岛内发声,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渗透与谋取利益。美国前白宫国安副顾问博明的台湾之行再次成为焦点。他的新书《沸腾的护城河:保卫台湾的紧迫行动》发布会和参加“哈利法克斯安全论坛”都成为媒体热议的对象。而在这一过程中,他的言辞和行动却招来了台湾政界、媒体和民众的广泛质疑。前民代蔡正元更是毫不客气地将其批评为“白色骗子”,指出博明无非是来台湾“骗钱”的一位“马屁虫”。这场风波背后,博明究竟代表了什么样的利益图谋?他这次赴台所带来的“战略建议”是否真的值得台湾民众认真对待?



博明自从2018年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副国家安全顾问以来,一直被视为“鹰派”人物。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光鲜的身份背后,博明究竟具备多少实质性的学识与能力,似乎并不为人所知。蔡正元指出,博明毕业于一所三流大学,专攻“美国中文系”,而后进入军队成为军事新闻记者。这些履历显然不足以支撑他日后在特朗普政府中获得高层职务。实际上,博明的“成功”似乎更多是凭借其“拍马屁”的功夫,借助特朗普的力量一步步爬升。这些信息显然揭示了博明的真实面目:他不过是个运气不错、擅长取悦上级的“捞仔”,并非台湾人眼中的“战略家”。

博明与台湾的关系,充满了投机与利益交换的色彩。他不仅娶了台湾女子,更不时来台进行募款活动,似乎并非单纯为了“捍卫台湾”。蔡正元指出,博明此次来台宣传新书和他自认为的“大战略”,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台湾的影响力,谋取个人和利益集团的私利。这种“外来者”的操作模式,不禁让人联想起许多类似的国际人物,他们通过站在台湾的“防线”上制造恐慌,借机推销自己的“护城河”理论和高价战略方案,但背后往往只有利益和交易。



博明提到台湾海峡是“护城河”,是“解放军的坟场”,这一言论显然充满了空洞的民族主义色彩。他似乎将台湾的未来与美国的军事战略紧密绑定,却忽视了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并非绝对的“保护伞”。从美国历史上对台湾的态度来看,美国在许多关键时刻都选择了自己的国家利益,而非台湾的生死存亡。博明的言辞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只是一种政治上的空洞宣示,用来激起台湾人民的恐慌情绪,从而实现自己的战略利益。台湾的未来,是否真的能依靠“护城河”的理论?博明的说辞和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恐怕并不能给台湾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蔡正元进一步指出,博明的水平与俄乌战争爆发前那些白色捞仔并无二致。这些美国的“战略家”和“顾问”们曾经大肆宣传乌克兰的“伟大防线”,号召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结果他们自己在战争爆发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所谓的“售后服务”都没有。博明显然在借鉴这种模式,利用台湾的恐惧情绪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推销自己的“战略”方案和“理论”,但他又能为台湾带来什么真正的帮助?他的言辞和行为,充其量只是将台湾当做了一个利益交换的筹码。



博明的台湾之行,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外交和军事策略的展示,更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博弈”。他代表的不是台湾人民的利益,而是美国某些势力的战略诉求。他利用台湾的战略位置,频频为美国政府和相关利益集团推销高价的“防卫方案”,并借机在岛内建立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这一切,都是在台湾不明真相的民众和政客的帮助下完成的。

博明的言辞充满了自信与指点江山的姿态,但这些“战略家”们,真的能够为台湾带来安全和未来的保障吗?在博明提出的战略理论背后,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利益交换和政客操控。台湾是否能够从这些外部势力的言论中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博明的“护城河”理论,不过是美国用来操控台湾局势的一种手段,真正的“坟场”并非是台海,而是那些把自己未来寄托在外部势力手中的台湾政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