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使海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每次到海南,习近平总书记必谈生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守护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尤为关注。

近年来,海南省三亚市从严从实、动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和交办问题整改。2024年12月,未批先建围填海的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工程顺利完成,拆除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分别比规定时限提前了6个月和1年。

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的整改,不仅体现了海南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也展现了海南在生态保护与发展之间校准“航向”的坚定决心。

违规围填海,威胁海洋生态安全

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位于三亚市天涯区红塘湾,地处担油港至南山景区之间岸段的岸外3.6至7.6公里海域。一期工程47.8879公顷人工岛于2016年10月完成基本建设,形成露滩区域面积约42.5公顷,围堰总长约2.6公里。临空产业园人工岛二期以及新机场人工岛起步区于2017年初起步建设,2017年7月全面停工。截至2017年7月11日,三亚红塘湾涉及违法用海面积99.12公顷,其中填海面积89.26公顷,非透水性构筑物面积7.92公顷,透水构筑物面积1.94公顷。

2017年8月至9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第一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三亚市新机场临空国际旅游商贸区项目存在未批先建、野蛮施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海南省三亚市制定5项整改措施,包括开展红塘湾填海海域海水水质监测工作,加强属地巡查监管、开展填海项目区域生态环境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专家意见开展生态修复等,均按时完成整改销号。

2019年7月至8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后,海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一岛一策”整改方案,对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9个围填海项目实施分类处置。其中,涉及三亚红塘湾项目的整改措施共4项,主要是将合法审批的一期人工岛纳入海域使用详细规划监管,拆除非法填海部分,开展生态修复,加强跟踪监测。

“三亚新机场建设本应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增添新动能,但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却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代名词。这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换取发展空间的模式绝不可取。”三亚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王娜明表示。

聚焦拆除修复,做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

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工程分为拆除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拆除面积为82.39公顷,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新建生态护岸、岸滩补沙、珊瑚礁移植、增殖放流和新建拦沙堤等附属设施。

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三亚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借鉴凤凰岛二期项目整改经验,坚持“态度坚决、力度要大、方法科学、程序合法”十六字方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坚决扛起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

三亚市纪委监委主动靠前监督,加强整改进度和整改成效的跟踪检查,督促各责任单位统一思想和行动,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担当作为,加速推进整改工作。

2023年12月10日,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工程正式启动。项目实施过程中,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陈国猛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多次到三亚对整改工作调研指导,督促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让生态受益、群众满意,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

整改工程技术要求高、开展时限较长、办理手续时间紧迫。自项目启动以来,三亚市纪委监委坚持“室组”联动,督促业主单位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代管单位三亚环境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多措并举,制定倒排工期表,明确每日工作量,科学优化人员、机械、船只等配置,加大施工投入,提高工程量和工作效率。

三亚市纪委监委还督促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资规局等职能部门内外联动,采取集中审批模式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各项工作并联推进。同时,为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整改工程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实现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共促进同发力。

坚持生态优先,严密防范“二次污染”

三亚市纪委监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针对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三亚市新机场临空国际旅游商贸区项目存在未批先建、野蛮施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回头看”台账,重点督查5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和整改销号情况。针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将涉及三亚红塘湾项目优化后的4项整改措施列入整改监督台账,督促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红塘湾海域珊瑚礁现状调查,加强海水、大气、噪声等系列环境监测。

在拆除过程中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将拆除物料部分作为生态修复的物料来源,同步进行岸滩及珊瑚礁修复。据王娜明介绍,红塘湾项目较凤凰岛二期项目珊瑚礁移植的数量更多,修复范围更广,修复岸线更长。项目团队通过对5.68公里砂质岸线修复、投放500个人工礁体、移植珊瑚礁和增殖放流等多种生态修复措施,推动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三亚环境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张惠明做过详细统计,整改工程最高峰时期有22艘船舶、166台(套)其他设备共同作业,现场有管理和施工人员659名。

在整改过程中同步开展物料处置工作。“整个过程中,我们采取布设拦污屏、在消纳场转运关键线路上安装降尘喷淋设备实时除尘、对消纳场地基采用土工膜方式进行防渗处理、采用绿网对消纳场堆填区表面进行全覆盖等方式,严密防范‘二次污染’。”张惠明介绍,在拆除施工过程中为做好环境动态监测,对整改项目拆除工程施工区域全程布设了5个环境监测点,做到事中全程跟踪及事后评估,确保整改成效。整个拆除工作期间,周边大气、水等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

此外,为高效处置拆除物料,该市实行分批挂牌出让,多个受让方并联处置物料,缩短处置时间,减小因拆除物料堆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截至目前,红塘湾物料已挂牌出让0.5万立方米石料、93.66万立方米砂料(海砂)、一批废钢材。

“云监控”助力提质效,提前完成整改工程

三亚市纪委监委延续凤凰岛二期项目拆除工程整改成功经验,对红塘湾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

该市纪委监委强化主动监督、靠前监督,督促有关单位创新监管手段,利用5G技术,试行“数字化+可视化”模式,整合全景监控、过程环保监测数据和拆除进度展示等内容,通过沙盘展示模型直观呈现位于水下的内容繁多且复杂的拆除工程和拆除前后的实际地形效果。

此外,该市推出“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工程数字平台”,24小时动态呈现项目整改进度,相关领导能够通过信息终端及时查看,打通了从“决策一线”到“落实一线”的信息壁垒。

“业主单位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代管单位三亚环境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整改单位,每周报送拆除和修复工程进展,确保按期完成附属设施建设和珊瑚礁移植工作。拆除工作结束后,监督不放松,督促项目负责人每周报送生态修复完成情况,全面掌握生态修复进度和计划。”王娜明表示,整改工程推进过程中,三亚市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探头”架设到项目建设一线,纪检监察干部采取不打招呼、直奔项目现场的方式开展监督,推动解决项目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推进、廉洁高效实施。

在各方力量不懈努力下,2024年5月29日拆除工程完成,比整改规定期限提前6个月;2024年12月17日生态修复完工,比整改规定期限提前1年。拆除工程累计拆除砂石料305万余立方米、钢圆筒19个、钢管桩1533根等;生态修复工程累计补砂石料117万余立方米,增育及移植珊瑚55000株,增殖放流鱼类100余万条等。

守护生态环境,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三亚市纪委监委把为民造福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目标,以有力监督保障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地落实。将履行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情况纳入年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一把手”监督清单、年度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等6项重大整改任务高质量完成。同时,协助市委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先后印发《三亚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等系列制度,拧紧全市生态环保责任链条。

聚焦信访件交办和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三亚市纪委监委开展多轮次专项监督,有力督促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红树林保护区被侵占”等突出问题完成整改,推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交办的220件信访件全部办结。针对相关问题背后的失职失责行为,严肃问责相关党员领导干部,以深入彻底的整改成效彰显坚持生态优先的政治定力。

“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始终牢记保护好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一‘国之大者’,坚决守牢三亚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底线,持续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三亚高质量发展。”三亚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讯员 廖明娟 单晓洁 裴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