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秋天,安徽省宿县一连下了几天的雨,天气降温的速度愈发明显了。
住在宿县盛圩子村的孔秀英一个人望着窗外发呆,她或许是因为下雨无法收庄稼而发愁,也可能是思念自己在外面闯荡的儿女······
就在孔秀英呆呆地看着窗外的时候,她听见有几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向自己家走来,她自言自语道:“这么大的雨,谁来我家做什么。”
没过多久,孔秀英听见有人敲自家的门。她打开门后,发现来人是村书记,村书记对她说:“孔阿姨,您认识这位叔叔吗?他从北京专门来看您的。”
孔秀英这才注意到,村书记后面还站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只看了一眼,她的内心一阵狂喜:是他!
这位老人走过来抓着孔秀英的手说:“妹子,这些年你还好吗?”
孔秀英的双眼早已噙满了泪水,她高兴地说道:“我想了你40年啊!40年来,我一直在担心你的生死。看到你活着真的太好了!”
老人听后,眼泪也流了下来,他自责地说:“对不起!我这些年太忙了!我早就应该来看你的。”
老人在孔秀英家里住了几天,临别时,他拿出两件东西要送给她,原本以为她会开心,没想到的是,孔秀英老人非常生气地说道:“你走吧!”
老人拿出了什么以至于孔秀英不高兴了呢?他们之间到底发生过哪些往事?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中,去感受那份比亲情更亲的人间“大爱”。
打好持久战,赢取最终的胜利
从1938年10月到1943年12月,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1941年11月,为了敌后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张震被组织派去宿东地区指导当地的武装斗争,并对游击战争进行全面的讲解。
当时,整个中华大地处处都是紧张的气息,日军、伪军等为了防止我军行动,到处都布置了封锁线。为了能及赶到目的地,张震等人进行化装后夜间赶路,这才在指定的时间内到达了宿东地区。
11月28日夜里,张震在安徽省固镇县仲乡召开了会议。在会议上,张震对当地的武装斗争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对游击战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指导,参会人员听后个个都兴高采烈,对消灭日本鬼子更有信心了。
就在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警卫员对张震说:“参谋长,小秦庄的武装队长刚来报告,附近的鬼子正在集结队伍。”
张震看到形势非常紧急,就对参加大会的同志们说:“我刚才说的话,大家记好,接下来根据会议内容积极开展斗争。鬼子正在赶来,大家马上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张震刚布置好刚要准备离开,游击队支队长姚运良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过来说道:“首······首长,你们来的路上已经有鬼子设卡了,不能原路返回,现在去8公里外的盛圩子,然后再从那里转移会安全很多。”
听姚运良说完后,张震就带着大家火速离开了。
舍命相助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张震带着20多个战士在山里面从晚上11点一直走到了半夜2点,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才走完8公里的路程。
这8公里的路程中充满了艰辛和坎坷,张震和战士们的腿被荆棘和树枝划坏了,有的战士腿被蚊虫叮咬后肿了一圈,有的战士脚被扎坏了,一边流血一边忍痛前行。
到了盛圩子村后,张震一行人已经累得走不动了,他们只能借着火把挨家挨户敲老乡家的门,希望能借宿一晚。可是,一连敲了十几户人家,都没有人开门。
这时,其中一位战士说:“参谋长,日本鬼子太坏了!他们经常伪装成我们夜里去敲门,谁开门就是‘通共’分子,我家的亲戚就是这样被抓去的。现在百姓分不清真假八路军,不敢开门了。”
张震拍了一下大腿,狠狠地说:“小鬼子,早晚要把你们赶出中国。”
就在他们陷入绝境的时候,一户村民家的门打开了,一个村妇说道:“你们快进来!村里的狗听见有人说话,一直在狂叫,鬼子听见了就麻烦了!”
张震和战士来不及说感谢的话,互相搀扶着走进了村妇的家里。
张震走在前面,看到门和窗户上贴着喜字,他对村妇说道:“昨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吗?”
村妇看着眼前这个瘦高且充满一身正气的男人说道:“我和丈夫结婚有几天的时间了。你们先在屋里休息下,我让丈夫烧水去。”
一会的功夫,村妇端着一大盆水进来了,她亲自给受伤的战士清理伤口,然后上药。张震感激地说道:“妹子,你是个好人,谢谢你!”
村妇说:“鬼子伪装成你们的样子,把百姓害苦了,所以夜里没有人敢开门。我弟弟就是八路军,你不用客气。你们为了国家和百姓连命都不要了,我这不算啥。”
望着眼前这个知书达理的农村女人,张震内心非常感动。
女人给战士们清理好伤口,又包扎好后,对大家说:“你们住我们的房间,我们去偏房睡。”
张震正要说什么,女人的丈夫插话说:“你们赶紧休息吧!这一路遭了不少罪,我们在偏房睡就行。”
大爱无疆
为了张震和战士们的安全,女人和丈夫在偏房坐了一夜。早上5点,夫妇俩就张罗着给张震和战士们做早饭。
就在馍馍刚放进锅里的时候,女人听到了狗叫声,她敏锐地感觉到了危险,迅速跑了出去,到了路口往村西头看了一眼,通过树林能看到微弱的光,她知道这是鬼子汽车大灯发出的光。
她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家,刚进院子就大声地喊道:“快起来!快起来!鬼子来了!”
张震听到她的话后,半睡半醒中忽地起身,大喊一声:“大家马上起来,准备战斗。”
这时,村西头放哨的战士也回来报告说:“鬼子开了几辆卡车过来,人数不少。盛圩子的游击队已经和鬼子接上火了。”
张震冷静地思考了几秒钟后,他对警卫说:“马上去告诉游击队撤退,我们也马上转移,不能连累了这里的百姓。”
情况十分危急,根本来不及多犹豫,这时,负责放哨的同志回来说,“游击队的同志和村里的领导还有我们几名同志都牺牲了。”
“突围!”张震大声说道。
警卫员说:“参谋长,我们不认识路,不熟悉地形,往哪里突围?”
就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刻,村妇拉着张震的手说:“你们跟我来!”
跑了大约一公里后,村妇停了下来,对张震说:“再往前走1公里,有一条岔路,然后往右边的树林里面走,穿过树林后会有一条小河,过了河一直往左走就安全了!”
分别之际,张震拉着女人的胳膊问:“妹子,你叫什么名字?”
村妇说:“我叫孔秀英。快走吧!快走!”
张震一边跑一边回头喊:“妹子,我记住你的名字了。我一定会回来报答你的恩情。”
化险为夷
有了孔秀英的指路,张震和战士们最终化险为夷。
鬼子没有抓到八路军,怎么会轻易善罢甘休。这帮没有人性的畜生把盛圩子村翻了个底朝天,对村民又打又骂,但是,无论鬼子用什么办法,村民都一口咬定“没有见过八路”。
鬼子无计可施,只能恨恨地离开。
一天之后,这次风波稍微平静一些,孔秀英和村里的游击队领导一起把牺牲的同志们埋葬了。看着30多名同志的尸体,孔秀英和村民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孔秀英和村民不知道牺牲战士的姓名,更不知道他们是哪里人,但是,他们却把这些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每年的清明都会给他们扫墓。
张震回到部队后,又开始了南征北战的岁月。
他从1930年参加革命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立下了很多战功。在济南战役中,他协助粟裕歼灭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国民党重兵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先例。1955年张震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中,张震一直没有忘记盛圩子村他的救命恩人孔秀英。因为战争、工作的原因,他一直没有时间回到宿县盛圩子村看看牺牲的战友,看看曾经的救命恩人孔秀英。
别后重逢
时间来到1981年,张震已经十几年没有休息了,因为一直牵挂自己的救命恩人,在取得家人的同意后,他请假来到了盛圩村。
这一年,盛圩村罕见地连续下了几天的秋雨,逐渐转凉的天气给两位老人的重逢增添了一丝悲凉。但是,他们内心对彼此的牵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
当张震在儿子和村支书的陪伴下来到孔秀英的家里时,张震将军问:“妹子,你还记得我吗?”
孔秀英含泪说道:“怎么会不记得呢!那天早上,你带着战士离开后,我一直担心你们的安危,现在看到你,这么多年的担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张震将军听后,眼泪也流了下来,他自责地说:“对不起!我这些年太忙了!我早就应该来看你的。”
临别之际,张震将军拿出一个包和一个信封对孔秀英说:“这个包里面是我给你带的礼物,这个信封里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有,你的家人如果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尽全力。”
孔秀英知道信封中装着什么,她久久地望着这些东西没有说话。许久之后,她对张震说:“你走吧!以后我们不见了。”说完,孔秀英就走出了房间。
张震再三向她解释他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孔秀英的眼泪都下来了,她哭着说:“我不需要这些东西,你们为了国家赴汤蹈火,连命都不要了!我做了那么点事情就要回报,我还是人吗?”
张震听完这些话后沉默了。
孔秀英继续说道:“每年给当年牺牲的那些同志扫墓的时候,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悲伤。我不知道他们是谁的儿子、丈夫、爸爸,但是,我知道他们为了国家和百姓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一刻,张震将军对孔秀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收回了礼物和信封,然后告诉她“以后去北京一定要到家里坐坐”。孔秀英开心地答应了。
结尾
第二天一早,张震将军和孔秀英一起来到了当年牺牲同志的墓地。
看着眼前一堆堆坟茔,两人思绪万千。
后来,在张震将军的建议下,当地政府修建了烈士陵园,孔秀英夫妇成了陵园的第一批守墓人。
张震将军一生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孔秀英虽然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但是同样用自己微小却极其伟大的奉献诠释了什么叫做“人间大爱”。
如今,张震和孔秀英都已经故去,但是,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做过的事情,人民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