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健全四川工匠梯次培育机制,加快“1+1+N”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办好‘川字号’技能大赛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近日,四川省总工会十五届四次全委会在成都召开,唐成凤作为委员参会,在听取大会工作报告时,将关于产业工人发展的重点内容逐字圈注,“这些都是生产一线劳动者非常关心的信息”。
从手执焊枪焊花飞溅,到西装笔挺走上为产业工人“代言”之路,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焊培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成凤不断在解锁“新身份”。从业18年,她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电焊花木兰”,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为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一员。2023年,她又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
走进企业车间倾听意见建议,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代表培训、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作为人大代表,她始终聚焦产业工人成长,尽心履职。
调研过程中,唐成凤发现很多工厂里都面临技术工人短缺、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2023年首次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她结合工作实际和调研思考,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尤其是要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这是化解‘技工荒’难题非常重要的途径。”唐成凤告诉记者,当前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大批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她成长在生产一线,对很多实际情况感触深刻,“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评价、激励、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
在从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唐成凤发现,虽然当前职业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和投入,但依然面临不少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等。因此,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又带着“加大职业教育建设、精准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建议参会,所提出的加强行业企业参与、共建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等诸多建议也得到了相应反馈。
“2024年全国两会后,我一共完成了10场宣讲,对我而言,每一次走进校园、车间和社区,不仅仅是分享传递,更是倾听一线心声的宝贵机会。”唐成凤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她将带着“关于完善我国民企特殊工种退休制度”的建议,“一些从事特殊工种的民营企业职工反映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困惑,希望得到相关部门回应,我也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
唐成凤发现,当前,民营企业职工能否适用特殊工种退休制度,国家和有关部门并没有明确规定,“现行特殊工种退休制度距今已有46年,社会保障政策亟需结合实际得到进一步完善”。
“‘苦、脏、累、险’是企业特殊工种的鲜明特征,与其他工种相比,特殊工种作业面临更多更大的安全威胁和职业伤害,企业能否适用特殊工种退休制度,深刻影响着企业劳动者权益。”为此,唐成凤特别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最初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履职,心里特别紧张,听得多、说得少,也不敢发言。现在我特别珍惜每一次为产业工人发声的机会。”唐成凤说,作为一线产业工人代表,她将始终扎根一线、深耕一线,为助力产业工人成长鼓与呼。
新时代产业工人正勇往直前
□记者手记
技能标兵、劳模工匠、工代会代表……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记者曾在不同场合采访过以不同身份出现的唐成凤,对她在焊工职业生涯的探索历程以及取得的成绩十分熟悉。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与这位“老朋友”的深入交流,收获了不一样的惊喜。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唐成凤对涉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沾着泥土、带着地气儿”,有思考有见地。这与记者印象中身穿蓝色工装、手持焊枪、面对镜头青涩浅笑的她相比,变得更自信、更坚定、更敢于表达,实在让人眼前一亮。
“新时代,是产业工人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勇往直前。”采访中,唐成凤的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当前,“产改”持续走深走实,涵养培育之下,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越来越多像唐成凤一样的青年技能榜样意气风发地走在前列,追随他们而来的,也必将是一批又一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质量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