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的社区内上演了两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当96岁独居老人突发急症、85岁老人脚伤难行,街道逐步建立的"1+17+X"关心关爱体系迅速启动,居委干部、配送员、医疗机构联动的应急机制再次验证了这座城市的温度。这套整合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居委+辖区养老服务及医疗机构的养老服务多元守护网,正在为独居老人构筑起立体化守护网络。
紧急救援,居委干部与时间赛跑
近日,延吉五六村居委接到热心居民的求助电话——超市门口有位老人面色苍白急需就医。居委主任姜界英与老龄干部黄敏10分钟内便赶到现场。当发现96岁的张阿婆因突发不适无法行动时,他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边安排轮椅转运,一边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在老人转诊至大医院进行头部CT检查期间,居委干部全程陪护直至家属到场。
"我们建立了独居老人健康档案,每周都有专人上门探访。"姜界英介绍,这套机制让居委能第一时间掌握特殊老人的健康动态。从发现异常到完成转诊,整个过程仅耗时4小时,正是得益于"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统筹调度—居委精准响应—医疗机构协同处置"的三级联动机制。
温情发现,外卖小哥成守护者
无独有偶,控江五村睦邻小厨的送餐员近日成为另一位"城市守护者"。在配送过程中,配送员注意到85岁的李老伯因脚伤无法下楼取餐。这条特殊信息通过新纳入体系的"关爱员队伍"即时传达到居委,值班干部徐永芳随即展开核查。
经走访发现,李老伯半年前摔伤后恢复不佳,此次旧伤复发已严重影响生活。徐永芳当即启动"1+17+X"联动程序:通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调取医疗档案,联系家属商定治疗方案,协调120急救车护送就医。在"社区+家庭医生+三甲医院"的接力救治下,老人目前已完成骨折复位手术。
编织多元守护网,人人都是守护者
这两起典型案例的背后,是延吉街道自2024年试点的"1+17+1+X"关心关爱体系在发挥作用。该体系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指挥中枢,联动17个居委形成服务网络,整合辖区内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机构等社会资源,构建起"前端预警—应急响应—长效服务"的全链条机制。
据了解,体系通过多维度实现精准关爱:组建包含居委干部、楼组长、配送员、物业人员的"流动观察哨",扩大关爱覆盖面。
更重要的是,该体系成功激活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除送餐员外,社区还吸纳送奶工、快递小哥、小小网格长等“社区观察员”,构建起"人人都是守护者"的关爱格局。
在这座超大城市,"1+17+1+X"关爱体系犹如一张温情的网,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统筹力、居委的贴近力、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凝聚成守护独居老人的强大合力。街道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X"要素,扎实推进幸福颐养社区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效能,让独居老人安享"老有颐养"的幸福晚年。
文字/图片:沈莹
编辑: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