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青浦区残疾人读书会主办的盲人作家陈新平《心暖花开》新书诵读会在青浦区图书馆举行。来自青浦区残疾人读书会的会员以及《心暖花开》的读者共计40余人参加了活动。这位全国第一位在职乡村盲人记者用他的故事和笔墨,向大家展示了生命的力量与文学的温度。


陈新平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盲协文学委员会会员、玉山县盲协主席,也是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先后获得江西广电系统先进个人、江西十杰青年提名奖、上饶十大道德标兵等荣誉。

1966年4月出生的陈新平,自幼左眼失明,右眼仅有微弱视力。童年时期,他完全依靠听力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1983年高考中,他虽然达到录取分数线,却因视力残疾而落榜。但这次挫折并未击垮他,反而激发了他追求梦想的决心。1988年,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第一篇新闻稿,随后被破格录用为南山乡政府新闻报道员,由此开启了他的新闻采访和文学创作生涯。2010年,他完全失明,但借助盲人读屏软件和妻子的帮助,继续坚持他的文字创作之路。


此次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心暖花开》,是陈新平多年创作的结晶,更是一个残障者追求梦想的生动见证,记述了他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全国第一位在职乡村盲人记者的经历,提炼了他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陈新平说,“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人看到残障者的坚强与追梦的勇气。”

在诵读会上,书迷读者深情诵读了《我的读书姑娘》《从算命学徒到乡村记者》等陈新平作品的片段。陈新平与读者分享创作心得时说:“想写就写,不要等待。只要动手写,总会有结果。”

对于盲人如何创作的问题,陈新平分享了自己独特的写作方法。“看不见不等于感受不到美。”他说,盲人写作要充分发挥听觉、嗅觉和触觉的优势。以写游记为例,他总结出“做好预案、用心倾听、善用触摸、借助录音”等方法,让自己的文字既真实又生动。读者们还诵读了《聆听国旗冉冉升起》《盲人登顶华山》等作品片段,让观众感受到了陈新平笔下的精彩世界。

“虽然我看不清这个世界,但这阻挡不了我采访和创作的脚步。”陈新平说。三十多年来,他发表各类稿件2万余篇,其中《马高亮:眼睛长在手上的奇人》《代理妈妈的最后党费》等作品曾在《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刊发,展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活动现场,由一级播音员、玉山县朗诵协会主席单泰山,以及青浦、玉山两地盲人读者深情诵读的原创配乐诗朗诵《追光寻梦,感恩有声》,让整个活动氛围达到高潮。单泰山还现场朗诵了《心暖花开》的精选篇章,让陈新平的文字在他富有磁性的声音中更显动人。

本次诵读会不仅展示了一位盲人作家的文学成就,更向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残障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可能的起点。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既让更多人了解到残障者的创作才华,也鼓励残障群体勇敢追求梦想,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精彩人生。这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分享会,无疑为建设更加包容、温暖的社会氛围贡献了一份力量。

记者:朱泽敏

摄影:朱泽敏

视频:王威溥华(名优)

编辑:李璨(名优)

责任编辑:孙晨(首席)

终审:余民(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