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学生沉浸式操作以PX真实生产装置为原型的大型半实物仿真实训装置。学校供图
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是第二期“双高计划”的改革任务之一。数字化教学新生态的“新”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主客体关系、教学空间、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全面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新生态是职业教育育人观、课程观和教学观的全面重塑,能提供个性化教育、综合多样的个体式课程和人机共存、共教、共学协同教学新模式;是撬动产业和教育领域整体性系统变革更具韧性的新生态,通过数字化升级与改造专业、探索新教学方式,培养复合型数字工匠;是以数字安全为基础的新生态,通过数字化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实现网络安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伦理安全。
形成“师—机—生”协同教学新关系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重构“师—机—生”协同的教学关系。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设计者与引导者,教师角色不再是教师个体,还包括团队、AI助教和平台;学生在教师和智能体的帮助下实现个性化学习,可以远程接入企业真实实践,成为生产线优化的参与者;AI助教智能体承担“数字协作者”角色,由学生和教师自己创建,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也是教师的助教。高职院校可以开发各专业“双师型”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培养教师对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接口管理能力、虚实融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数字伦理治理能力。教师通过“数字教学能力微证书”、新技术应用和项目管理培训等提升个人数字素养,建设跨学科数字教学团队、产教虚拟教研室和分布式教研共同体。
重塑虚实结合、产教互融教学新空间
通过构建“学校教室+虚拟课堂+企业车间”的教学空间,实现政—校—企—社多方深度协同,达到“以虚补实、以实增虚、校企互促”的闭环生态。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的元宇宙技能学习空间,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字孪生环境中模拟高危操作,规避实体实训安全风险;研发并应用企业生产的数据中台,可以帮助企业师傅帮助和指导学生,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数字化培养模式。
探索数字技术驱动的教学新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金课程”建设的重要指标。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教学新模式,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为核心逻辑,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多种平台为基座,以通用和推理大模型及多元智能体等为AI助教,统筹多方数字资源和师资优势,为技能学习者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和泛在的教学活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资源供给从有限预设到无限按需生成、学习范式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建构认知、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建构的转型。在探索教学新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与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产教融合型组织建设相结合,可采用异地同步课堂、产教协同的云端工坊等多种模式。二是不同的教学类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采用个性化学习、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教学等模式;针对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多实验融合的沉浸式实践教学模式、工学交替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和基于元宇宙课堂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等。三是要考虑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开发微认证与能力模块,帮助学习者快速学习特定模块,获得微认证。
推动过程性数字画像教学新评价
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对评价理念、主体、内容、方法和工具将进行全要素变革。首先,评价理念从关注“学校办学的结果评价”转为关注“学生职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评价”。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数据库,收集与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技能操作轨迹分析和德智体美劳数据;建立教师成长数据库,从“工作量产出”转向“对学生职业成长的贡献”,并将数字胜任力纳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评价体系之中。其次,评价主体从“内部评价为主”到“内外结合综合评价”。以往评价主体以学校教师、教务部门、学工部门等为主,以后对学生的评价还将包括企业导师的实时反馈和AI智能诊断;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有来自学校教务系统、科研系统等的评价,还要评估教师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和对企业技术研发参与度,体现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属性。再次,评价内容“从单一到综合”“从表面到深层”。学生评价维度从素养、知识、技能的三维评价转向学习行为、品德表现、体育健康、艺术修养及劳动实践等综合能力画像,生成学生综合能力证书;教师评价以教学质量为重点,从教学、教研、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数字画像,建立“教学档案袋”。最后,评价方式从“一评了之”转向“即评即用”。通过AI课堂教学智能评测系统,实时采集教学过程中的数据,自动评价并生成改进建议。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25日 第05版
作者:佛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