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不好、出行不便,到了医院总找不到诊室。为了不让就医成为老年人的“心病”,一种新兴职业——陪诊师正在迅速发展,给老年人的就医之路带来不少温暖和便利。

近期,上海市民政局和市卫健委发布《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提供方向。记者在方案试点的松江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方案的出台让陪诊师多了一份踏实,也让有陪诊需求的家庭多了一份安心。

陪诊师变身“贴心管家”

在松江的一些医院里,活跃着不少陪诊师。

家住石湖荡镇洙桥村的陆木根今年73岁,患有慢性病,需定期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复查和配药。由于其儿子忙于工作,没办法经常陪同,十几公里的路程令陆老伯感到犯难。家庭医生了解情况后,帮助陆老伯在“随申办”App的“松江旗舰店”长者专版预约了陪诊师服务,并为他预约了门诊。


就诊当天,来自松江区依护养老服务中心的陪诊师刘英早早赶到石湖荡镇,接上陆老伯一同前往医院。整个就诊过程中,刘英耐心地替他排队取号、候诊、付费、取药。熟悉医院环境的她,总是能带陆老伯找到最方便快捷的路径。


刘英的双肩包好像“百宝袋”,装满了各种陪诊所需物品。等见到医生,刘英就取出纸笔,细心地将医嘱一一记录下来,方便陆老伯和家属事后查看。刘英说:“家属把患者交到我们手上,在确保他们安全的基础上,还要为他们多想一分。”

刘英此前是一名公司文员,关注到陪诊师职业后,她主动参加了培训,平时也不忘提高职业技能。“陪诊师是一个新兴职业,很开心能成为其中一名。”刘英说,“希望能真正帮上患者。”

记者了解到,松江区依护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有30名陪诊师,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已开展陪诊服务34人次,代配药服务80人次。

陪诊服务的“升级攻略”

温暖的守护推动了陪诊服务不断升级。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2024年8月,松江区助老陪诊服务联盟成立,随后,组建了陪诊师队伍及非急救助行团队,首批成员单位涵盖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基金会及医院,并探索建立了“互联网+专业陪诊师服务+助行”模式。


作为首批成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对100名陪诊师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内容涵盖医疗知识、技能应用和礼仪培训等。医院科室众多、布局复杂,陪诊师们还通过实地走访熟悉各个科室的就医流程和环境。

事实上,为方便市民就医,该院此前已开辟了直通叶榭、泖港、新浜等浦南地区的免费医疗专车,上线陪诊师的举措进一步方便了老年患者。“希望医疗线路走到哪里,陪诊师的足迹就跟到哪里,结合沿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以及分级诊疗工作,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医陪诊服务。”医院门急诊办主任夏振华说。


随着社会对陪诊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提供陪诊服务的机构也对自身要求越来越高。松江区依护养老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高瑜青介绍,机构将为有志加入陪诊师行列的市民提供培训,并会对已具备一定经验的陪诊师进行更细化、专业化的职业培养,并按照区域、人群、项目等拓展服务范围,发展出儿童陪诊、康复陪诊、检查陪诊等分类团队。“我们很重视陪诊服务中的人文关怀,陪诊结束后,还会定期问候、关心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健康情况。”高瑜青说。

目前,本区60周岁及以上存在就医困难的老年人,可以通过“随申办”、居村委会、养老顾问、37009999为老服务热线,预约有偿陪诊服务。平台明码标价,并对80岁以上高龄、低保老人提供低偿或公益服务,部分费用可由养老服务补贴覆盖。

记者:李天蔚

部分图片:受访单位

编辑:张小小 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周正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