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24日凌晨公布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初步计票结果,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得票领先其他政党,在选举中获胜。选举委员会预测,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将被提名为德国新任总理。

默茨在柏林宣布胜选,希望在八周内组成新政府,“世界不会等待德国,我们必须迅速具备执政能力”。他强调欧洲必须提高防御能力,表示“对美国的未来不抱任何幻想”。

“两头大中间弱”

德国政坛“两头大,中间弱”的局面,在此次选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隔四年,联盟党以28.6%得票率再次成为德国议会第一大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遭遇惨败的“红绿灯”三党:社民党16.4%得票率创“史上最低”,绿党11.6%,自民党得票率甚至只有4.3%,可能“无缘”联邦议院。

拿到20.8%选票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无疑是此次选举最大赢家,首次成为德国议会第二大党。此前不被看好的左翼党得票率8.8%,与预估的得票率相比接近翻倍。从左翼党分裂出来的左翼政党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得票率4.9%,考虑到该党成立不到一年,其势头值得关注。

组阁谈判不易

联盟党掌握了组建政府的主动权,接下来将根据最终选举结果进行谈判。德国媒体认为,选举投票结束后各政党将迅速开展组阁谈判,但组阁任务艰巨。

如果联盟党与社民党的“黑红”组合最终能拿到630个议席中的316个,在德国舆论看来可能是最好选项,但恐怕这只是美好的期待。随着德国政党数量增加,边缘政党逐渐壮大,昔日“挑大梁”的“中坚力量”想要组建一个占据议会半数以上席位的联合政府,已经变得越发艰难。

“新兴政党和小党成为关键。选择党的崛起是关键变量,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和左翼党的崛起进一步带来德国政治极化,随之带来的是碎片化,政治稳定性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政治研究室主任贺之杲说。尤其是被其他政党视为结盟“禁忌”的选择党和左翼政党坐大,更是给联盟党组阁增加了难度。而如果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最终得票率突破5%得以进入议会,那么不愿同绿党合作的默茨便只剩下同左翼政党合作这一条道。即便各方勉强站到了一起联合执政,后续磨合也难度不小。

内外挑战重重

在贺之杲看来,组阁愈发艰难的背后,是德国内外交困的现实。

能源转型成本高企、企业信心受挫、资本外流加剧,多重因素导致德国经济陷入困境。有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德国近25万个制造业岗位流失,化学能源行业出现200多起工厂减产甚至关闭的情况。一系列涉及移民的暴力事件,更是激化了德国社会矛盾。

如果说2021年大选时德国人关心的还是气候变化问题,那么现在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艰难地活下去。本届政府任期内,德国经济未能走出困境,反而连续两年负增长,引以为傲的钢铁、汽车企业纷纷破产裁员,民众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扭转经济颓势的政党。

“经济发展失速、社会心理变化,自然会最终‘落脚’在选举上。”贺之杲指出,选择党支持率的上升有迹可循,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德国东部地区,“也同欧洲整体上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的崛起一脉相承”。

在外交层面,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近年来也遭遇挑战。默茨在胜选后表示,德国的外交目标是摆脱欧洲对美国的依赖。这可能预示着,德国新政府将在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中进一步调整对外政策。

即便再艰难,组阁最终还是会完成。但根据此前“红绿灯”执政联盟的经历,德国政坛在重新“洗牌”之后,前路可能依然坎坷。未来德国主流政党将如何同右翼民粹政党打交道?将“禁忌”政党排除在政治架构之外的“防火墙”还能防多久?新政府如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复杂环境中兑现增长承诺?重重问题仍然有待观察。考虑到当前国内外局势,许多德国民众希望能组建一个稳定政府。

原标题:德国大选落幕,政治极化和“碎片化”考验默茨

栏目编辑:王佳烨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齐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