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大选落下帷幕,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败选,联盟党则在选举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执政力量。这也是德国政坛的重大变化,很多人开始关心新的德国政府又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呢?德国新任总理默茨即将走上前台,其对华态度也自然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选举中,联盟党以29%的得票率位居榜首,相比之下,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得票率仅为16%,未能达到其预期目标。这次作为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默茨在选举胜利后迅速表态,呼吁尽快组成新政府。他强调,世界不会等待德国,新政府需要迅速行动起来,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要知道,朔尔茨在任时,对中国市场也格外重视,尤其是德国的优势产业更是强强联合。
朔尔茨多次公开表示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因为他明白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引发贸易战,从而威胁德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此外,他还积极推动德国企业和中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以期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他强调,中国是德国重要的经济伙伴,德国需要与中国保持合作。
如今,德国新总理默茨还会延续之前德国的政策吗?
虽然,默茨在慕安会期间,默茨主动求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达了对中德关系的重视和愿与中方一道深化双边合作的意愿。
但是也有另外一面,默茨也曾警告德国企业减少对华投资,特别是在关键领域,以降低对华的依赖,提高德国经济的独立性。此外,默茨还多次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国的负面形象。
所以, 新总理默茨的对华政策基调: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华态度是双面的。
德国经济低迷、能源转型压力巨大,中国作为其最大贸易伙伴和新能源产业链关键参与者,仍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朔尔茨政府曾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关税,若社民党参与组阁,或延续部分务实政策。
若联盟党与绿党联合执政,可能推动欧盟对华技术限制、人权议题施压。绿党外长贝尔伯克此前多次批评中国,主张对华“去风险化”,与默茨减少依赖的立场可能形成合力。
特朗普公开支持选择党,并称默茨胜选是“伟大的一天”。美国施压德国在科技、国防等领域对华脱钩,但默茨对美不满的表态或为中德保留一定合作空间。默茨对华态度的这种两面性,既反映了德国国内政治势力的博弈,这种分歧不仅影响了德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也给中德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