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的“委员·局长面对面”活动场内气氛热烈,22个市级部门负责人列席会场,与政协委员展开"零距离"对话。
如何借势国漫机遇吸引全球影视人才?
“《哪吒》热效应后,发改委是否有相关产业布局?成都如何借势国漫机遇吸引全球影视人才?”刚坐下,政协委员彭肖肖开门见山。市政府副市长,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锋君回应,成都正依托游戏、软件产业优势,联动文旅产业链专班谋划布局。“《哪吒》的文创衍生品供不应求,但部分生产环节还未落地成都。我们不仅要关注现象,更要深挖其背后的经济价值,推动本土产业链完善。”王锋君表示,目前已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研究,并呼吁企业建言献策,“政企联动才能最大化释放产业潜力”。
“一些刚回国的‘海归’企业家不熟悉政策,如何加强政企对接?”王锋君介绍:“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设有专项服务平台,每日组织企业需求对接、政策宣讲等活动。”中心聚焦企业的直接诉求、问题及建议,搭建政企交流的桥梁,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海归群体若有特殊需求,中心还可以定制服务,按需对接”。
话音刚落,彭肖肖当即表态,“我们将组织‘海归’企业家主动融入,参与政企面对面活动。”王锋君高兴地表示,“中心可免费提供场地,全力支持。”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落地“生金”?
解决信息差是关键“加速器”
“这些来自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一线的建议和声音太宝贵了!”在“委员·局长面对面”咨询活动现场,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刚结束一场涉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面对面”咨询。
现场,不少委员带着问题或建议在市科技局位置前排队等待咨询,来自经济界别的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奔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晓静就是其中一员。“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创新需求,如何才能打通校企合作间的‘最后一公里’,让高校成果在市场环境下成功转化?”
“我们正在从搭建对接平台、建设孵化载体、构建中试平台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科技金融创新等方面,设计制定新一轮校地合作的相关支持政策,要让高校科技成果在愿意转、转得好的同时,还要打通企业和高校间关于创新转化方面的信息差。”听到何晓静的问题,丁小斌立马回答并摆出一组数据。截至目前,成都推动域外高校院所孵化成果转化公司近400家;实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转化行动、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对接活动400余场,累计签约项目200余个,引进重点成果转化项目116个。“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科技创新需求和成果转化需求之间的信息差,让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落地生金’。”
行业组织发展难题咋解?
在市民政局咨询点位,市政协委员唐岚与市民政局局长王宏斌面对面相坐,一场针对行业组织发展的务实对话就此展开。唐岚率先打开话匣子:“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背景下,行业组织作用重大。像我们成都市国际时尚联合会,一直努力打造成都国际时尚周,吸引时尚企业和人才,但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希望民政局能对这类聚集时尚年轻力的行业组织多些支持。”
王宏斌当即表示,“一直以来,市民政局鼓励行业组织创新,设立发展基金并定期发布项目。还会定期开展培训考察,协调主管部门分派任务,助力行业组织发展。在社会组织评级方面,我们会进一步优化创新评审制度,目前具体方案还在研讨中。”
唐岚追问,“优化后的评级制度,是否能在助力行业组织吸引人才和资源上发挥更大作用?”王宏斌思索片刻后说道:“后续我们会从多维度考量评级,让评级结果与更多扶持政策挂钩,比如资源对接、资金支持等,帮助吸引更多资源,促进行业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秋妤 杨升涛 黄雪松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