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来‘找茬’,而是来解决问题。”2月24日下午两点半,走进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的“委员·局长面对面”活动现场,不少委员攥着标记密密麻麻的提案来回穿梭,“现场办公”的氛围贯穿整个会场。委员们从一线带着“冒热气”的建议而来,局长们揣着“干货满满”的方案接招,双方在碰撞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共谋成都发展新图景。
▲“委员·局长面对面”咨询交流活动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
"委员们的问题越来越专业,必须用数据和案例支撑。"金牛宾馆川汇楼内,22张咨询台依次排开,市生态环境局的《成都生态优园惠企服务手册》、市民政局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指南、市水务局的《成都市水资源和供水管理基本情况》介绍……各部门的“政策工具箱”早早在桌面铺开。在这场接近3个小时的交流中,289人(次)市政协委员当面咨询,其中436个问题在现场找到解题答案。
委员出招,有备而来:
带着民意上会 带着方案对话
市体育局咨询点前,市政协委员、省青联副主席彭肖肖有备而来:“不久之后,我们成都就要举行世界运动会了,我想了解我们志愿者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哪些难点?”随着问题细节不断深入,彭肖肖与市体育局多个处室负责人逐一交流,留下联系方式。
▲“委员·局长面对面”咨询交流活动现场
“今天的回答我很满意!”咨询结束后,彭肖肖向记者表示,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她曾作为媒体志愿者参与这一体育盛会,此次准备的问题,正是基于自己的赛会实践。通过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的对谈,觉得收获很大。
面对面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委员感受到了部门的诚意。“我注意到,今天的沟通中,每一次都是处室负责人主动添加我的联系方式。”彭肖肖坦言,虽然只是交流中的小细节,但足以看出各部门对委员意见的重视和负责。“接下来我们也会做好工作,多和体育局对接,为成都世运会贡献力量!”她说。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成都实际利用外资量和头部地区差距较大,成都目前物流成本如何?我们该如何弥补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市交通运输局咨询点上,市政协委员、成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袁昕拿着一叠调研资料正在提问。
从局长到总工程师,再到处室负责人,一轮轮答疑解惑,让袁昕很受鼓舞:“听了局长的解答,我了解到了成都在物流方面独有的优势,觉得很振奋。”他表示,今年,他计划加强协会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向外商传递成都优势,增强投资信心。
▲“加个微信”是“委员·局长面对面”咨询交流活动现场听到最多的话,委员们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将通过微信得到快速反馈
局长接招,干货满满:
政策本里找答案 现场办公定方案
城市建设处处落脚民生、件件关乎百姓。活动伊始,市住建局的“摊位”前便聚集了众多政协委员,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婉认真仔细回答每位委员提出的问题。“今天的活动中,委员们主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物业管理、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更新四个方面。”黄婉表示,以城市更新为例,有委员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的范围和政策,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统筹好相关工作,组织各区(市)县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全面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惠民政策的群众知晓率,真正让“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在市口岸物流办的点位前,一位来自成都人工智能企业的委员提出了机器人产品应用拓展需求,市口岸物流办党组书记、主任曾虎依次从机场、铁路口岸、物流园区三个应用场景进行解答,随后,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都站到前排,与委员互留联系方式进行接洽。
▲“委员·局长面对面”咨询交流活动现场
“委员提出的诉求集中在农产品出川出海、新技术应用场景拓展和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曾虎表示,接下来,将推动建设“一带一路供应链服务站”,集成海外信息收集、贸易促进、物流分拨功能等,服务企业“走出去”。对于推动新技术场景化应用,将进行专题研究,针对人形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制定机场、铁路港等场景的试点方案,探索降本增效模式。同时,通过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确保政策精准匹配企业痛点。
现场,有委员向成都市教育局局长熊宗辉提问: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成都有哪些措施?“教师是知识工作者,更需要尊重与情感支持。”熊宗辉表示,成都已推出“减负十条”,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减负,并设立二维码举报通道,严查违规增负行为。针对教师心理健康,他提出“师生同用资源”,将学生心理咨询机制覆盖教师群体,并推动跨区域心理互助联盟。“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成都将以制度规范人、事业成长人、待遇留住人、情感凝聚人。”他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秋妤 陈煦阳 杨升涛 李艳玲 吴茜 摄影 胡大田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