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见到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李海潮时,他刚结束医院的办公会,脚步匆匆回到办公室。在堆着文件与书籍的办公桌前,他和记者聊起去年的履职和调研经历。
2024年8月,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李海潮参加了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窑上村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政协委员基层义诊活动。在诊疗过程中,李海潮不忘开展调查研究。
“通过了解每位患者的情况,从中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和成因,有助于为远郊区村民呼吸道疾病的诊疗和管理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李海潮说,义诊活动不仅能够直接为民解忧,还能了解目前基层的医疗需求和服务现状。更重要的是,能借此机会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从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这是一名政协委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李海潮自2023年起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医疗事业的热忱,两年来,他总共提交了8份提案。
在李海潮看来,医学人才培养关乎整个医疗行业的未来,是医疗事业的源头活水。他曾长期负责医院的教学工作,“我们的医学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不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整体通过率也不尽如人意,反映出我们在医学教育实践环节存在着短板。”他说。
为此,去年大会期间李海潮递交了《关于提高医学生和住院医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案》,建议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增加医学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磨炼技能、积累经验。该提案获评“全国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
李海潮出诊为患者解答病情。(受访者供图)
2024年,李海潮持续关注医学人才培养问题。去年年中,他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调研。在我国西南部地区调研时,他发现部分村卫生室面临专业医务人员不足的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政策设计,充实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力量,是值得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李海潮说,“一定要让广大农村地区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身处大型三甲医院,李海潮在建言献策时常常关注医学教育和分级诊疗的事情,认为大型公立医院就应该坚持并高度重视其公益性,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质量。“国之大者、民之所盼”是政协委员履职的着眼点,“为国分忧,为民解忧”是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
【记者手记】
在与李海潮的交流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他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怀。他的每一个提案、每一条意见建议,都经过了深入的调研、细致的思考和反复的论证,饱含着他对医疗行业发展的深刻见解和对患者的深厚情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崇高使命。
谈及过去的提案,李海潮满是感慨:“如今有关部门对委员提案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不仅回应迅速,还会专门邀请我们开展座谈和讨论。真切感受到政府想要把医疗事业办好,为百姓谋福祉的信心和决心。”(记者侠克、谢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