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广东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介绍,广州加快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去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7.92万座、普通高中学位1.38万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超90%,全面促进市校合作共赢,加快让高校智力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他介绍,广州全力支持在穗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现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双一流”高校7所,在校大学生164万,ESI全球前1%学科145个。

“投入约 230 亿元支持华工国际校区、暨大番禺校区、港科大(广州)建设。”郭永航指出,广州将10所高校14个学科作为全市重点学科每年资助1300万元,支持中大、华工等高校附属医院建设,做好高校引进人才保障服务。

同时,广州近3年投入约200亿元支持高校科技创新,拨付近10亿元支持中大、华工、暨大、华农等高校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让大学心无旁骛谋发展。

高校如何赋能地市发展?广州畅通人才培养“供需链”,推动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支持中大、广州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华工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广工设立“埃安班”等,在穗高校100%开设与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超八成留粤发展、近半数留穗发展。

郭永航表示,为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广州2022年以来共拨付10.85亿元支持在穗高校开展3966个研究项目,组建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4个重点产业创新联合体,通过“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形式整合创新资源,推进2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大王猛教授团队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去年,广州获26项国家科技奖,连续两年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第八。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路径。广州设立成果转化基金群,建设中大、华工国家科学园,深化环大学城创新策源地、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建设,在穗高校院所横向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占大湾区内地九市总量近三分之二。

另外,港科大(广州)与167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孵化企业超70家;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新药项目转让金额达13.8亿元;广州医科大学研发的商业化体积打印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小鹏汽车、达安基因金域医学、海大集团等知名企业均由广州高校校友创办……

如今,广州正全力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分中心建设,“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一年投入使用、三年基本建成、五年看见成效。”郭永航说。

另外,广州提供超200万平方米承载空间,新建40个以上公共转化平台,全面开放产业应用场景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双中心”。

“广州推出‘1+3’政策体系,出台40条务实管用举措,推动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先用后转’等政策落地,加速‘行业首个、全国首款’涌现,让更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郭永航表示。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广东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