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中医特色疗法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现代中医儿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丰富经验,但这些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多散见于各种医籍和期刊之中,有鉴于此,编写了《儿科疾病中医特色疗法》。

本书的主要内容的选择,以“临床应用”为主。1、编写内容以体现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为主,如外治法中之针灸、推拿、熏蒸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内治法,以及灌肠疗法等等。其中凡属显著中医特色者详细收录。2、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本套丛书虽然是以介绍临床各科疾病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但仍应以辨证论治为编写原则。3、内容选择上,为突出中医特色,故原则上不介绍西医药治疗方法,或略要述之,以备临证参考。

全书内容基本涵盖了儿科常见病证,按系统分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及肌肉疾病、营养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急症。

每个病种按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特色疗法述评、主要参考文献等体例编写,其中重点撰写了治疗部分中医特色专方、中成药、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穴位注射、耳压疗法、中药雾化、中药灌肠等传统疗法和特色疗法述评。

其中,特色疗法述评主要阐述目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对该疾病治疗最具疗效的治疗手段,并分析其利弊,指明未来治疗该疾病的研究方向。

本书编写始终坚持既要保持和发扬中医传统特色,也要反映当代儿科最新研究进展的原则,本书中医特色突出,也包含西医学理论和诊疗方法,将辨证与辨病有机融合为一体,为系统、完善、科学的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专著。

目录及内页介绍

第一章 新生儿疾病/ 1

第一节 新生儿黄疸/ 1

第二节 新生儿硬肿症/ 10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19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9

第二节 急性支气管炎/ 30

第三节 肺炎/ 38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 53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67

第一节 慢性胃炎/ 67

第二节 婴幼儿腹泻/ 78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91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 91

第二节 心律失常/ 103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 115

第一节 尿路感染/ 115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124

第三节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135

第四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144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 157

第六节 遗尿症/ 166

第七节 尿路结石症/ 177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 186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186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198

第三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8

第七章 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 220

第一节 性早熟/ 220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 228

第八章 结缔组织病/ 239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 239

第二节 风湿热/ 248

第三节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257

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267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及肌肉疾病/ 275

第一节 癫痫/ 275

第二节 脑性瘫痪/ 283

第三节 重症肌无力/ 293

第四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302

第五节 儿童多动症/ 310

第六节 抽动障碍/ 318

第十章 营养性疾病/ 327

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327

第二节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 / 339

第三节 肥胖症/ 348

第十一章 传染性疾病/ 358

第一节 风疹/ 358

第二节 水痘/ 365

第三节 手足口病/ 374

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 383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391

第十二章 急症/ 405

第一节 高热/ 405

第二节 惊厥/ 421




















有关书籍购买或售后问题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客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