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陵不断推动将深厚的龙华英烈奋斗史转化为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史的生动素材,通过馆校共建、项目合作等方式,建立了涵盖党史研究、文物保护、展览展陈、红色宣讲等领域的专家库,搭建了独有的英烈研究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生动故事,提炼英雄人物的不朽精神,有效盘活红色资源,为龙陵后续思政课程的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建立专家库,龙陵开展主题宣讲、沉浸式讲解、情景党课、红色绘本导读等系列课程,围绕课程共建、研修共促、基地共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深化细化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市委党校、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专业型党性教育学校共建,搭建党性教育课题研究平台,进一步推进双方课程体系、学术体系的建设与创新,打造“场馆+学校”思政教学新局面,为构建馆校育人共同体奠定基础。

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23年起,龙陵积极推进党性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将富有生命力、凸显引领力的党性教育课程送入沪上高校。目前,龙陵已成为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的实践基地,并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大学等多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龙陵党性课程已纳入上师大思政课教学体系之中,与上师大合作完成“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平台搭建,同步推进现场教学、线上宣传、课程研发三种体系并行;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开发线上节目《龙陵x英华青年说》;与徐汇区教委联合开发中学生“1+1+1模式”道法课程;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合作开展红色育人课堂沉浸式直播思政课;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师生携手开展“沪藏青少年手拉手”思政活动;与徐家汇书院合作推进革命英烈人物绘本导读等。2023年,“龙华魂”思政党课被国家文物局、教育部纳入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

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龙陵以艺术与科技为双翼,让思政教育“活”起来。2023年,龙陵与上海京剧院合作打造《曙光》《你的名字》《杜鹃花开》三节戏曲党课,并配套研发系列艺术微党课。其中《你的名字》在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中斩获“优秀剧目奖”。“龙华魂”特色党性教育课程纳入沪上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设计,不仅将课程送进校园,更让学生能主动走进纪念馆,演绎龙华英烈精神。


2024年,龙陵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推出《狱中的哨声》《最是理想动人心》《不能忘却的纪念》三节沉浸式戏剧党课并进行常态化演出,打造并固化了合作的新模式。同时,龙陵与“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创新策划推出红色动漫大赛,将龙陵红色动漫创作工作纳入高校影视制作、动画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相关优秀作品被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收录使用。

龙陵的思政教育实践以“必修+选修”“校内+校外”的立体化设计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学段、辐射多领域的教育网络,形成“研、学、践、悟”的完整育人链条,推动思政教育从单一课堂向社会化、实践化转型。



针对中小学“双减”政策需求,龙陵精准开发8节“330课后”思政研学课程,涵盖红色绘本导读、主题教育等多元形式。课程通过沉浸式氛围营造与互动实践,引导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走近英烈精神,累计送课超百场,覆盖人数超万人次。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龙华魂”系列活动覆盖线下3.8万人次,2024年线上线下触达量突破390万,原创作品被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收录,情景剧大赛连续17年成为上海市暑期品牌活动。其“双师”师资培养模式、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经验,已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向全国推广。谈及这些文化创新举措带来的成效,龙华烈士陵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色教育不仅要让青少年走进纪念馆,更要让英烈精神走进日常生活,成为城市精神的一部分。龙陵的实践表明,红色教育不仅能筑牢青少年信仰之基,更能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劲引擎。

据悉,龙华烈士陵园将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探索“必修课程+研学旅行+社区实践”融合模式,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感召力。

记者:张旺

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叶芳芳

校对:孙清渠

审校:韦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